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顾晓梅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拓宽眼界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外阅读教学,提升课外阅读有效性,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改革要求,还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 顾晓梅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拓宽眼界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外阅读教学,提升课外阅读有效性,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改革要求,还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提升教学有效性,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改革,各学科教师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具备良好核心素养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也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时也应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由此提升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累积更多素材应用到写作中,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
        (一)陶冶学生情操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征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学生在阅读优质的课外读物后,能够使其对其中内容留下深刻记忆,并且书中内容以及情感会对学生情绪产生影响[1]。长期的课外阅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且学生也会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于阅读有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被知识熏陶,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这可提升学生的素养以及修养。
        (二)丰富知识储备
        学生语文能力能够决定其知识储备程度以及是否能够合理构建文化框架,通常小学生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并且有较强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一阶段落实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储存知识,提升能力。小学课外阅读文本体裁不只有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散文及小说等内容,还包括一些非语文学科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使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使其知识储备更加多样,而这些知识能够伴随小学生成长。小学生在阅读一些课外散文时累积课堂上没有学习国的词句,即能够应用在写作中;阅读国外名著时,会了解其他国家的时代背景;阅读期刊,能够使学生与时俱进,掌握热点话题。
        (三)培养高尚情操
        学生智力背景取决于其思维能力,大量阅读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为其构建良好知识背景。学生在不断阅读中活跃思维,用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并且阅读能够使学生有准确的认知,这能够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还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以及对于自身发展的作用,从而更加喜爱阅读。语文教师应该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充分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修养以及品质,丰富知识春被,并提升各项能力。教师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外阅读中,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文本以及合理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良好阅读方法,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2]。(1)创建故事情境。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泛的特性,并且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即可基于这一特点来创设故事情境,将课外阅读具备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乐趣。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及认知特点的课外读物进行教学时,采用故事情境加以引导,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学习欲望,由此提升教学的有效性。(2)结合课内阅读以及课外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获得阅读方法,可应用在课外教学中,从而促进其阅读能力提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叫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延伸语文知识,使学生视野不断拓宽,将其语文理解以及分析能力提升。(3)合理激励。学生有时候对于课外阅读只有三分钟热度,很难形成长期的、持久性学习。这时教师应该基于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教学,提升教学趣味性,可设计竞赛等活动,由此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且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比如教师对《曹冲称象》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引入课外阅读文本,例如《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等等,为学生创建相关故事情境,围绕曹操、曹冲等人的事迹,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拓宽学生知识面。
        (二)合理选择课外读物
        由于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所阅读的课外读物对于其自身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当前市场上的课外读物品质良莠不齐,经常会出现以坏充好的情况,将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时需要教师在选择课外书籍方面发挥引导作用,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征的读物,促进学生发展,由此提升综合素养,例如名著,名著可以体现出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以达到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师也应向学生推荐通话、寓言故事、绘本等书籍,符合学生阅读特点,使其能够接收新鲜阅读文本,并且从中收获快乐,提升阅读积极性,最终培养核心素养。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发展以及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里特征以及学习需求推荐课外书籍,并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各项能力,形成良好核心素养,并为后期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华.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指导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41):0206-0206.
[2]阿依古丽·居马洪.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指导策略探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5):0223-0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