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姚丽娜
[导读] 每一个国家在对外发展时,都会以本国乡土文化为核心发展特色产业,这有助于国家增加国家发展的鲜明对比,可见,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为普及乡土文化知识,使更多学生了解学习到乡土文化,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积极将乡土文化融入到美术校本课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美术知识。

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中心小学   姚丽娜

摘要:每一个国家在对外发展时,都会以本国乡土文化为核心发展特色产业这有助于国家增加国家发展的鲜明对比,可见,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为普及乡土文化知识,使更多学生了解学习到乡土文化,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积极将乡土文化融入到美术校本课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美术知识。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运用研究
        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认知社会,对社会的一切事物都不了解,任何能力都需要在校园中培养,而对于学生的培养,教师不应该以成绩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中,不能缺少艺术的帮助,美术是学生最熟悉的一种艺术,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将乡土文化运用到美术校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达到是以美育人,育完美人 的目的。乡土文化与美术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更了解本国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荣誉感,而且能够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美术,增强自我艺术素养。本文笔者将收集研究乡土文化资源,为美术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开展实践活动,让乡土文化无痕融入美术校本课程
        艺术类的学科以抽象为特色,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这类抽象的学科,只有实践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内涵,从而学习掌握到更多技能,以提高艺术素养。美术是一种行动性的艺术,对于作品的产生,需要有灵感的冲击才能创新出好的作品,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乡土文化的氛围,从而使文化带给学生更多的灵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技能。
        例如:《纸盒之城》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给学生展示纸盒作品,让学生对这一建筑有更多的了解,学生其色调的搭配以及线条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这一课的美术技巧时,首先要让学生一改对城堡的认识,让学生绘画出一副自己心目中的城堡图,有了要求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了解访达埔香文化、介福陶瓷文化、仙夹漆文化、锦斗竹文化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亲身体会中,感受艺术的氛围,寻找制作自己内心城堡的灵感,从而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之下,创新出独特的美术作品。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知事物的特色,既开阔了视野,又搜集了创作素材,使美术课堂丰富多彩,提升课堂活力,感知文化现象,形成自己一定的文化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优秀大师指导,让乡土文化无痕融入美术校本课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暂未成熟,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对于作品的理解会有难度,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总结经验,创造自己的作品。面对这一挑战,教师应该适当改善教学策略,不能光依靠文字为学生讲学,而要将艺术代入到生活中去。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民间艺人的访谈视频,让学生了解匠人的生活,学习匠人的技巧。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邀请到真人为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乐趣,从而增加学习的热情。
        例如:《艰苦岁月》这一课主要给学生介绍浮雕这一物品,这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的了解,加强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寻找国家现代优秀的浮雕艺术家讨论视频,让学生了解浮雕的意义,以及学习浮雕的制作方法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艺人到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浮雕的价值,以及制作的要求,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详细了解到浮雕的制作理念,以及制作时需要掌握的技巧,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古代劳动者的尊崇之情,也加深了民族凝聚力。
        三、运用游戏活动,让乡土文化无痕融入美术校本课程
        美术学科是一类感官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对于同一件美术作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这凸显了美术作品的抽象性。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能力尚浅,对于创新美术作品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将教育重点放在学生思维发展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开展具体的课程教学时,为保证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将抽象化的事物转移到现实中,给学生开展一些艺术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活动之中,发展艺术的美。
        例如:《编纸条》这一课中,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纸条穿编作品的画作这些画作在色彩以及细节上都把握得出神入化,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更多民间艺术作品,以及学习观察细微的绘画技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由于这类作品无论是构图知识还是色彩搭配知识,都过于复杂化和抽象化,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穿编技术,提前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进行专业加工,然后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学习编织艺术品。学生在编织过程中,就能够加强对穿编艺术的理解,从而详细观察到编织绳的细节,这有利于学生在作画时,有细节可画,从而提高学生对画作技巧的掌握。游戏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能充分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一方面是增强学生对抽象作品的了解,让学生在实际制作中去发现、获知与创新,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总之,为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积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贡献,通过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展示本地区浓厚的文化底蕴,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达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目的。美术对学生的成长发育极其有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处变不惊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加强自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综上所述,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增强了审美水平,以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吕容. 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利用[D].西南大学,2020.
[2]周静芳.乡土文化艺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9(50):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