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个性课堂 专注教育使命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傅柳娥
[导读]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通过打造优质的个性课堂,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者,学习专家、名师,肩负起时代的教育使命,把时代的教育使命视为自己的使命。

湖南省新化县上渡街道明德学校 傅柳娥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通过打造优质的个性课堂,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者,学习专家、名师,肩负起时代的教育使命,把时代的教育使命视为自己的使命。
关键词:个性课堂  积淀风采  放飞孩子  培养自信  创新理念
        “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4月12日至4月14日在深圳戏院举行。承蒙足智多谋的智多星校长的派遣,我和同事李慧君老师带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参加了本届活动。这一次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聆听名师们精彩的观摩课,虽然与我满满的期待有些距离,但是名师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灵动的课堂以及他们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感受到名师的风范,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以及他们精湛的课堂驾驭能力,都让我由衷地赞叹。
        一、风采源自积淀?
??   张齐华老师无论是他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是艺术水准,都使我鞭长莫及。他的课清新自然,在从容、幽默的语言中,更多了一份智慧、灵动和诗意。他的引导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他的评价是那么的睿智幽默、他的激励是那么的真诚大方、他的倾诉是那么的诗情画意,美不胜收。这次他授的《认识方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他通过和学生交流之后,在学生自认为了解了他的前提下,游戏似的让学生猜他的年龄,学生猜不出,无奈,急需要找到一种关系,于是,他顺应学生思路讲出了一种不确定的关系,比如“我的年龄比你的年龄的4倍还大……”学生思索,还是不能算出老师的年龄啊!这样悟出要有明确的关系,才能建立等式,求出老师未知的年龄,从而水到渠成地认识了方程。他的教学,不是刻意牵引,更多的是主张师生的平等对话、学生的个性张扬。他的课没有花花绿绿的课件,只用几支粉笔和几个简单的ppt,却也能体现真实的教和学的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索的过程。数学的知识是无味的数字,冰冷的条文,他的“有信心的坐好”、通过融合了快乐和兴趣,又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怎么你的和我的一模一样,而且排序也一样,是不是偷看了我的课件”,当学生有点愕然时,他补充“这叫做心有——”学生随后说出“灵犀”,这时学生展开了笑颜,燃起了学习的热情。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他把幽默请进课堂来,在幽默的欢声笑语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力量,教学也就更增添了艺术魅力。学生学习活动中,就有了欢快的情趣,自主地走进课堂。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喜爱吗?难怪有人这样评价他的课,“质朴中内蕴思想深度、灵动中彰显人格魅力”。出于对他的欣赏,我回来查了张齐华老师的微博,了解到他所有的成就都源自于他对书的热爱,他择善而读,尽可能多读。他的阅读,造就了他丰富的知识背景、开阔的认识视野和厚实的文化积淀;用综合学养提升课堂教学品质造就了他的灵活自如的课堂驾驭。总之,张老师敏捷的智慧,深厚的素养,深邃的思想,无愧于“数学王子”的美称。他带给的不仅仅是精彩课例的欣赏学习,更多的是自己的思考借鉴能力。
        二、放手,孩子会飞的更高
?     黄爱华老师的课堂上看到这样的一幕班上过半以上的孩子踊跃走到讲台上大胆地板书自己对圆的认识的猜测。当时,我真的为黄老师的课堂担心,这样下去,课堂不乱成一团糟吗?谁知,并没有出现我想象的场景,学生板书完后,秩序井然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从他们一个个洋溢着的笑容,明白了他们,这下总算展示了自己!是的,此时此地的孩子当时是多么快乐那样舒心。我当时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就从来没想到给学生们提供这种幸福快乐的源泉呢。我深思着,内疚了。整个板书,除了课题,不是这个学生的板书就是那个学生的板书。班上学生24人有18 人上台,其中有14种不同内容的板书。天才!一个个小神童怎么老师还没教就先知了呢?当老师要他们向全班阐明自己结论的来龙去脉时,他们的回答一个个振振有词。回想起,刚上课,前几分钟,黄老师放手让小组人员进行了圆的动手操作,如画一画,折一折,和讨论讨论的活动,这样学生们对圆的有关认识基本上心中有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的提问,激起了全体学生发挥才华的欲望,争着发言,与意见不统一的学生争论,与观点一致的学生相互补充。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几乎看到的、听见的全是学生的而黄老师则在旁边带着微笑、很冷静的看着这群孩子竞相“表演”。


学生的乖巧、机灵、聪明,老师的冷静、放手、睿智让我由衷地敬佩,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这群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那么强呢?原来是源自于“放手”,这里面的“放手”而不是放任不管!黄老师凭借“教学敏感”在善于倾听,细心接纳,真诚欣赏学生中各种不同意见,间或用清晰的思路和谈锋导引着学生,使学生得以充分“畅所欲言”。这样,使教学获得了创意与灵性,使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发现与成长的律动,对话的结果,师生获得了“双赢”与 “互惠”。是的,放手让学生来完成,学生领悟到的知识才能更全面,放手才能让学生多思考多感悟。 从教小学数学,他就是这样立足于学生全面精神的需求满足,不仅仅是教学数学知识,更注重营造学生自由发展的“生态条件”,从而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数学教学闪耀人文的光芒。黄老师“教,更多的是由学生来完成的”的理念的诞生,绝非一蹴而就;“十年讲台无人问,一课成名天下知.”, 绝对不是偶然,“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有人说,优秀与平庸,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有了目标,才有积累,有了积累,才有优势,有了优势,才有突破。正是在一节一节的课堂实践中,他不断总结,善于反思,造就学生,成就自己。黄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是艺术的,创新的,是一流的“善育英才”。而他与学生共舞共享共进的教学生涯又最终引导他步入“自成英才”的人生“双赢”的最佳境界。
        三、加深感情,培养自信,创造成功
      听了观摩课,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还有深圳洪福区外国语小学的孩子们特别的有自信,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回答问题不胆怯……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呢?各位名师在他们的观摩课上很好地解答了这一点。他们在上课前都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融洽感情,欣赏学生,培养自信。余颖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小老师”意识,让学生成为这节课的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信任,学生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得以提升;也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放低自己的姿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从深圳学习回来的第一天,上数学课,我没有讲任何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而是凭借去学习时与学生伤离别之情课堂上倾诉了我对学生的思念,继而送他们每人一份礼物,我特意为他们准备的海螺、蚝或贝壳。他们那高兴劲儿画在了一张张脸上,也体现在我送给他们第二个礼物时,那份积极、认真的劲头上。第二份礼物是无形的礼物,让他们感悟到深圳孩子的优秀。他们听得认真,配合默契,思维活跃,想像丰富,答问积极。我一点拨、一引导,他们把深圳孩子情感的丰富、远大的理想、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流利、声音的哄亮、作业的优秀、与老师的默契用自己心中最优美的词语绘声绘色地形容出来,用最美好的形象示范给全班同学欣赏。我最后一反问,你们愿意向他们学习吗?我的学生异口同声地给了我一个相同的回答:“愿意”。这时,下课了,我因势利导,今天的家庭作业是写一篇数学日记。第二天,我阅读了每个学生的日记,日记中记载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向深圳孩子学习,成为好学生,走遍世界,跨越宇宙。我被学生的诚心所感动,在他们每一篇日记上点评了鼓励之词,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要他们把自己的数学日记粘贴到数学书的第一页,时时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接着第三天,我在学校上了一堂公开汇报课,有的老师说我上得很轻松,说的老师说我驾驭学生能力强,有的老师说我的学生优秀、活泼、大胆、聪明。这无不体现出名师效应,名师的风采感染了我,名师的理念启迪了我。一样的蓝天,一样的孩子,我也要把爱的风帆撒播到我四方让孩子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四、现代与经典的碰撞,不仅是教育模式的碰撞,更是教育理念的碰撞。
      在他们的课后分享中,谈到了他们的作品。郑毓信老师在数学领域发表了十七部著作及一百六十多篇论文,并曾多次获奖。黄爱华老师在全国十多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多篇教学论文在各级研讨会上获奖。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十五册,约八十万字,编著教学参考用书八十多万字。出版著作《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等等。贲友林老师在教育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三次获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一等奖,参与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著有以教学反思文为主的合集《此岸与彼岸》一书。还有……总之,所有的专家、名师,他们不只是打造个人优质的课堂,而肩负着时代的教育使命,把时代的教育使命视为自己的使命。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经过深刻的反思,运用超人的智慧,把教育工作提升到新的教育理念成文成书。没有理由不多品读这些论文、著作,从中体会新的理念,借鉴好的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力求出彩。 
        总之,本次研讨会是一次交流的大会、收获的大会,名人名师留给我的思考和影响是无尽的、长远的。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黄爱华.著
2、《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
3、《此岸与彼岸》[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年.贲友林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