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融入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尝试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高勇 宋美祖
[导读]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感受与小学阶段最大的不同是接触到的语文知识愈加高深,需要提高综合知识能力才能更好的学习语文。国学经典作品是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明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品格。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实际对国学经典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手段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一些借鉴。

湖北赤壁市陆水湖风景区办事处中心学校 高勇   宋美祖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感受与小学阶段最大的不同是接触到的语文知识愈加高深,需要提高综合知识能力才能更好的学习语文。国学经典作品是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明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品格。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实际对国学经典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手段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国学经典;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尝试
        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把国学经典文化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自身语文成绩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精神素养,积累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此外还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实现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一.教材为中心拓展相关国学经典篇目
        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课本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存在,依据课本开展的教学活动虽不能全部遵从教材,也不能脱离教学而进行语文的教学。因此,老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点,通过分析,紧紧围绕课文的基本要求为中心,让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篇目的拓展。学生则要依据老师选择课文里的片段进行学习,根据对文章类别进行拓展国学经典作品的整理与归纳。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时,要做到去除心态的浮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仔细研究老师国学经典篇目拓展的意义[1]。
        例如,老师在为学生进行“岳阳楼记”的课文讲解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课文的进度,为他们拓展合适的相关国学经典篇章,并要为他们进行相关的拓展知识,如中国古时四大名楼和所在地,主要指山东的蓬莱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滕王阁序》,来加强他们的文化知识;在学生进行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老师可以为他们讲解晋代陶潜的相关作品和生平。学生完成学习后再为他们安排陶潜的另一篇经典“归去来兮辞”,指导他们学习、理解以及背诵这篇经典。陶潜的作品一般都通俗易懂,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细细品读,就会理解陶令的作品内涵,和其生平与志向。通过这样的拓展国学经典篇章让学生积累了很多相关的文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文学水平。
        二.以诗词为基础融入国学经典进行拓展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要特意安排学生去学习与诗词相关的诗人、词人的一些知识,和他们年代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诗人、词人在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等所以老师要把初中语文古典诗词和国学经典篇目进行融合,开展相应的融入教学的探究活动。老师要知道学生对诗词积累的量,再依据诗词的主题形式、意象、时代情感、艺术特色等多个方面设计,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和文化积淀得到快速的提高,让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和国学经典篇章有效融合后精彩纷呈[2]。



        例如,在学习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要体会出来苏东坡在词里那种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而且要把人情、物性没有任何痕迹的糅合到一起,做到了真正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情感表达。苏东坡的一生不拘小节,性情豪迈豁达,拥有了无限的才情,老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苏东坡其他的一些相关诗词,主要从两个维度来推荐:一类是细腻温婉的情感之诗词,“江城子 乙卯二十日夜记梦”、“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一方面是豁达狂放的豪迈之诗词,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念奴桥 赤壁怀古”等。老师指导学生学习一些苏东坡的词类经典作品,能让他们走进宋代这位古今全才巨匠,欣赏属于苏轼那独有的艺术手法和文化情怀。同时学习这些经典篇章,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方面,是由喜怒哀乐构成的情感表达以及永久不变的豁达心态的共同组成,也让学生更加深层次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古文为蓝本进行国学经典的演绎活动
        处于中学阶段的中学生,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很大,性格特点表现的敏感和活跃,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具有很强的表现欲[3]。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这个性格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古典文化故事创编活动,这是因为大多数经典的国学作品篇目中的人物形象都很具体,各自的性格特点都十分突出,非常有利于按照这些内容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或创编。
        例如,学生在“唐雎不辱使命”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把文章进行一些相应的改编,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并掌握这篇古文的故事情节,深刻地把握唐雎的形象和行事风格,进行二次改编创作,为每一个独特的人物创造表演的剧本。也可以把历史架空,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用现代人的语言和思维去贴近人物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点开老师为他们展开相应的链接文字,让学生看到“豫让刺赵襄子”的文章,使学生知道并了解“士为知己者死,花为悦己整容”典故的由来,为学生建立起来良好的榜样,让他们按照这篇文章内容进行联想,开始新剧本的创编活动。经历这样的实践教学,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材为中心拓展相关国学经典篇目;以诗词为基础融入国学经典进行拓展学习;古文为蓝本进行国学经典的演绎活动,通过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国学经典篇章的拓展,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感受古典文学艺术魅力,
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了他们综合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阮亚青.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J].赤子,2019,000(011):264-265
[2]陆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途径和方法分析[J].《课外语文》,2019,000(012):11,13
[3]孙蔷.课外诗词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抚顺市H小学为例[J].长江丛刊,2020,000(007):114,145
[4]于银年.诵国学经典品百味人生——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00(011):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