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和利用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方艺贞
[导读]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材料的帮助。进行数学材料的阅读,能更好地、深层次地了解和熟知与数学相关知识的前因后果或一脉相承。本文着重于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和利用进行了策略上的分析和探究,主要是通过数学阅读的材料内涵来论述,都是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能为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方艺贞

摘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材料的帮助。进行数学材料的阅读,能更好地、深层次地了解和熟知与数学相关知识的前因后果或一脉相承。本文着重于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和利用进行了策略上的分析和探究,主要是通过数学阅读的材料内涵来论述,都是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能为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和利用
        数学阅读材料不是数学教学,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里包含的数学与数学教材里的题目也不一样,需要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开展思考,独自解决材料里的数学问题,达到不同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小学生阶段进行数学材料的开发与运用,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知识积累的厚度,培养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阅读材料,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数学阅读材料能为老师提供大量丰富的教学素材,对于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能把小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欲望充分的激发出来。所以老师要注重并加强在小学生中二次开发这些情境阅读材料的有效运用,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以此为依据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设立生动和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对数学产出浓厚的兴趣[1]。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教学时,老师在课后的向学生推荐与经纬度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法布尔《大地的故事》、陈卫平《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掌握位置的确定方法,老师给出自己的家乡、中国的首都、世界著名城市及景点等信息,把他们分成小组,在地图上把这些地方找出来,并进行标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让学生扮成导游的游戏,比比看谁能准确又快速的为游客找到需要去的地方,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通过这样游戏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游戏的场景,置身情境其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位置和方向的关系,一横和一纵就能确地位置,懂得位置与方向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更好的领悟数学原理和知识。
        二.编写拓展阅读材料,促使课后巩固提升
        数学课后的复习巩固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扩展和延续,每一次课堂教学后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课后进行的复习不但要求对课堂教学内容能掌握和理解,而且要求学生在巩固基础的知识上进行一定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相关的数学材料帮助他们进行有效地扩展数学知识[2]。阅读材料的拓展要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思考性及挑战性,能更好的让小学生得到好奇心的满足,使其通过阅读后进行理解、观察、认识、思考、探究和分析数学方面新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例如,在进行轴对称教学时,老师在完成教学后要求学生搜集并编写日程生活中接触到建筑、食品、艺术、家具等等与对称相关的材料,如西默托《什么是对称》、《惊人的建筑》,了解身边很多事物都符合数学上轴的对称原理,领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加深了理解和记忆,然后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感受身边事物的对称的艺术之美,进一步巩固了对称知识的记忆。
        三.搜集编写辨析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学生应对面向未来挑战而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老师要非常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里也指出让老师一定培养和注重思辨意识的养成[3]。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是指思考和辨析的素养,这不但是一种思考方法,同时也是指学生思维的能力。通过阅读数学辨析材料能让小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思考的结果和过程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从而在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时着重偏向自己的思辨能力。所以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注重和发挥阅读辨析材料的重要作用,并且运用手动操作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锻炼,让思辨能力解决数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解,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园的面积教学时,老师在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及圆周率的相关阅读材料,如龚勋的《数学家的故事》、陈仁政的《说不尽的圆周率》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后引起对圆周率的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什么称之为π”、“为什么祖冲之发现比欧洲早了几百年”等等。以课堂教学的知识为基点,让学生课外展开拓展阅读,通过圆周率的出现和发展的历史,引起他们对数学逻辑思维和学习方法的探究,进而引向更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
        四、合理运用数学教材资料
        当前的小学的数学教材,对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十分重视,编写教材时,相应的一些阅读材料已经被编入了教学内容,如人教版数学中“摆一摆”、“想一想”、“你知道吗”等等。小学总共有六个年级,共计十二册,每册都有拓展阅读的内容。例如,1年级针对人数,编写了表示手势1到9二年级针对图形的学习编写七巧板的相关资料;三年级针对分数的认识,编写了古代计数方法;四年级针对小数的认识有朱世杰的《算学启蒙》;五年级针对简易方程,编写了介绍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六年级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教学中提供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完成阅读后再进行相互交流;老师的把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结合创编故事向学生讲述,如古代计数的故事、祖冲之的故事、高斯课堂发明算法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的讲述再配上图文和动画展示,效果会更佳,让学生通过这些阅读材料的阅读,感受数学世界的奥妙和奇特,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五、结语:
        总之,创设情境阅读材料,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编写拓展阅读材料,促使课后巩固提升;搜集编写辨析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合理运用数学教材资料,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小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拓展能力,促进小学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和利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00(009):82-82,139
[2]符蓉.核心素养理念下利用小学数学“阅读材料”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00(004):P.90-90
[3]王悦.基于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数学阅读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17,000(009):21
课题批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阅读数学文本夯实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准号:2020XB1202)的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