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教学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周芸樊
[导读] 社会进步,教改不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自然需要更新
        周芸樊
        贵州省仁怀市实验小学   564500   
        社会进步,教改不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自然需要更新。在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把学生融入自然、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为此,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尤为重要。
一、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质怀疑,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出错的地方,切不可嘲笑、挖苦、讽刺,相反,还要从勇敢的方面予以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场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3.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
二.强化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学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
2.实验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和用科学的能力。
3.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实验有重复性,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科学教学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事例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在课改中,新观念、新方法正冲击着传统观念,作为教师,将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