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反思助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姚倩
[导读] :初中历史需要老师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内在发展规律,
        姚倩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阜寨初中 陕西 咸阳 713100
        摘要:初中历史需要老师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内在发展规律,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建立历史思维的过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将其中的问题情境视为一种教学资源,以科学的方式加以利用,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并促成学生形成学习反思的习惯,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巧妙利用情境可以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历史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以教学反思助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教学反思;助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引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这些话表明了及时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反思和总结,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从而助推高效课堂的开展。
一、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我国教育行业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受到冲击,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其有效性,具有一定的作用,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使原本固定的教学模式出现改变,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进行学习的热情,在没有教师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学生也愿意主动地去探究历史。第二,对于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能够达成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这一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支持。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现代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第三,在历史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对于时代发展贡献较大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第四,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历史学科作为我国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观念的更新,能够使我国教育改革更加顺利地开展,为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对于现有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更加高效。
二、对于教学过程的反思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就目前情况来看,初中历史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不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依旧秉持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继续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这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没有将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逐渐感到疲惫和无趣,原本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也变得不受学生喜欢。这就会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很难调动起来,长期以往会形成学生不愿意听课、教学效率变低等情况,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对新课标要求没有理解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需要将学生当作主体,并将主体地位凸显出来。部分教师对这点要求的理解有偏差,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就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解下,他们在介绍知识背景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学习历史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解答,这样的教学会让教师忘记自身的定位。其实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身份,需要起到引导作用。并不是让教师在每一阶段学习中都让学生使用小组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去学习,而是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让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培养核心素养。


三、以教学反思助推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尽量多地铺设课堂情景
        情景的铺设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教师可在讲述课本内容前,适当地增添历史事件的背景,从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例如,教师在讲述日本的倒幕运动前,可先为学生铺设这样一个情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幕府统治下,天皇名存实亡。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只允许本国和中国、荷兰来往。与此同时,美国强势地逼迫日本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政府面对列强的一系列侵略,却毫无办法,只能任人宰割。”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讲道:“日本民众看到政府这么无能,非常愤怒,于是就发起了倒幕运动!”这样的情景铺设,使学生主动地代入到了合理的情境中,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二)备课后反思,在磨合和融合中升华,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要注意创新,不要拘泥于某一种观念和方法。魏书生等当代教育家在实践中就是如此,他们擅长进行教学反思,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他们都会对课堂进行研究,对目标、内容、方法、学生再进行思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琢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所以,有效备课中,教学反思既是备课的重点,也是对备课的反思和打磨。在初中历史备课教学反思中,要将磨合与融合相结合,做到学生与自身的再提升。磨合其实就是备课中目标、方法的设定与学生实际的一个磨合,融合则是备课准备与个人感悟的融合。磨合中进行创新,融合中提升自己;磨合中锻炼自我,融合中完善自我。磨合是每一个教师走上岗位对自己固有观念、知识、方法的挑战,是从知识到实践的伟大跨越。优秀教师的锻造就是在与前辈经验、自我经验的基础上磨合出来的,进而不断融合自己的感悟。教学反思环节就是教师磨合能力和融合能力的考验。换言之,教学活动是目的性很强、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具体的实践形式,任何模仿、照搬、虚假、违心都不可能磨合出自我的成果,更不能融合个人感悟。因此,老师告诫各位同仁,一定要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认真进行学习反思,在反思中融入个人感悟,锻造属于自学习智慧,在磨合和融合中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超越。
        (三)合作探究,分析思考
        小组合作探究是近年来常用的一项课堂活动,该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设置问题诸如“请同学们猜猜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各是做什么用的?”“六国合纵,其势远大于秦,为什么秦国最后完成了统一?”“为什么诗歌在唐朝时最为繁荣?”等等。可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思考或讨论过后,教师再进行小结,给出答案。如果教师马上给出答案,学生一般不会留下多深刻的印象,还会降低学生的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探究思考的习惯。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讨论到一定时候,学生自然也想听听老师会怎么说,教师此时给出自己的观点,往往要“语出惊人”,言简意赅,突出重(难)点。但该活动只是辅助教学手段,一节课的讨论时间一般设定在5分钟以内,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毕竟课堂以教师授课为主。
结束语
        读史能够使人明智。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来改善现状,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对于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借鉴历史来发展自身。
参考文献
[1]扈文福.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新课程(中),2019(11):295.
[2]张国鑫.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53-54.
[3]沈家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科普童话,2019(43):16.
[4]姚文君.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周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