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 江苏省泰州市 2255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这门课程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极富有生活化。经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让日常生活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相结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对此产生极高的兴趣。因此,让日常生活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联系在一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以上背景,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生活化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引言: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小学信息技术课也有它独自的特点,它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因此非常考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培养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掌握对知识的理解,生活化的设计也会使课程内容更容易消化吸收。其次,为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生活化的课堂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师要基于此把生活化和课堂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对此产生兴趣。
一、生活化的教学概念
(一)基本概念
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进程下,很多新兴的理念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其中生活化教学备受推崇,究其原因,是因为生活化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并不复杂,它其实指的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一个合理的教学方式需要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其中考虑角度不仅从教师出发,还对学生有着温暖的关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深层意义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发展飞速,生活压力与日俱增,教师与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日常压力,所以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教学十分必要。小学信息技术是一个需要实践的课程,实践与生活结合会产生十分积极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意义,学生也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设计有其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小学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
(一)建立教学目标
想要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首先要为其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的目标就是要在这个进程中带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发的进行学习,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爱好兴趣相结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性的化学效果,不仅帮助了学生的学习,还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要长期维持此目标,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并以此目标为基础,建立一套长期可行的科学配套辅导,也可以围绕着目标布置一些课余作业,教师根据作业获取学生的反馈,洞悉学生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使学生一直处于高效的学习状态[1]。
比如平常在课堂中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根据互联网查找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照片,用照片表达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过程,但仍会有学生出现一些细小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此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指点,教会其如何查找下载照片,在学生完成下载照片之后,可以让其和周围人互相对比,每个学生都会发现与众不同的照片,每个学生都会因此而新奇或是兴奋或是开心,最终对此产生浓烈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一套生活合理的课件,争取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取知识。
教学内容一般可选择与生活化相关联的内容,与生活相关的内容通常情况下都是学生经常见到的内容,因此这些内容更易学生理解。教师亦可根据学校活动设计教学内容,例如黑板报的标题,学校运动会的横幅,都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基础查找相似的图片,把生活中的事结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加深学生的印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学生完成内容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表扬,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2]。
以一场普通的班会为例,与之前不同的是,如今可以让学生用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完成班会的大纲,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让每个人体会到设计班会内容的乐趣,学生所有思想融合的结果也将更加富有生活化。其中包含了每个人对班级的理解,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一场班会大纲的设置会更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
一个优秀的教学环境,可以很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其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便可拿来利用,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下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数学课堂上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查找对称的图片,让学生亲眼看见切实的对称图形照片,从而增加学生的印象。互联网上充满未知的陌生照片,与熟悉的教室课堂,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学环境,也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可以达到的环境,教师在此环境下可以从容不迫的教学,学生在此环境下也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师讲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并且,这个过程还可以将以往不好表达的抽象内容充分表达出来,解决了一些抽象难题难以表述的问题[3]。
和以往不同的是,创新的环境将不再过度依赖纸笔,不再过度依赖课本枯燥的文字,而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周围同学为主,以教学内容为主,互相借鉴对比,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师也应该以整体作为评价,根据整个过程给予帮助点拨。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让学生变得更加注重集体,这样有利于产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创建出更优秀的教学环境。
(四)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载体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教学载体来传递内容并完成目标。此方法的关键在于选好教学载体,在一个良好的教学载体下,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合格的生活化教学载体,那么教学过程便不会那么轻松,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下降。因此,选择一个科学合适的教学载体便显得尤为关键,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对一些有美感的载体产生兴趣,有美感的载体比其他载体更能得到学生的关注,学生最厌恶的是逻辑关系复杂的载体,一般在选择载体的时候要尽量避开这种类型。
以《刻舟求剑》为例子,在制作幻灯片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好的形式来表达,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丰富的素材,在制作时也可以对原本刻板的内容稍加美化,例如丢剑的人原本是一个马虎的人,但此人的形象却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可以根据此人的形象做文章,学生可以踊跃表达自己的想象力,挑选自己心仪的人物制作幻灯片,最终学生各自成型的内容会风格迥异,各自有各自的风格在内,学生可以互相对比,互相谈论,这一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总而言之,让小学信息技术此门课程变得更加生活化是十分有意义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生熟悉之后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以往传统复杂的抽象内容变得容易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接受学习内容。其中的生活化还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不管走到哪里,学生总会想着是否可以将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李文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20,018(010):131,133.
[2]吴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生活化发展路径探寻[J].考试周刊,2019,000(003):134.
[3]谭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000(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