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长治市潞州中学 046000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其中教育事业的贡献尤为显著和突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现当代散文教学而言,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综合化的素质教育,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言
初中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其发展一直以来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最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现当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现当代散文参与式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出适宜思维能力培养、讨论、探究的学习环境。
1注重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素材、设计导入环节,比如,用一个趣味故事、一个问题、一首歌曲或一段视频来完成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讲解《春》时,教师可以用图片进行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几张图片:蔚蓝的天和碧绿的草地,柳树刚长出嫩芽的枝条迎风招展,迎春花鲜艳地绽放,淅沥而下的春雨打湿了地面,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图片上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学生们都回答是春季,教师简单询问理由后引出导语:“大家讨论的是我们眼中的春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什么样的。”与学生共同欣赏春天和散文的美。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阅读文章,发现作者从草、花、雨、风四个角度描写了春天,感情基调喜悦而轻快,学生也开始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憧憬,感受到了散文的魅力。
2创新形式,张弛有度
初中阶段散文所占比重较高,是常见文体,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才能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课堂体验。在散文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所探索的创新教学,应当在形式上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尝试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推动情感。多媒体设备的一大特点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等以较为适宜、综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文章。在课堂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与扩展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及时为散文的情感爆发作出铺垫、引导等。尝试形式的转变,初中阶段相对于小学,学生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意识,可以组织学生适当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与讨论,实现与文本的交流,翻转课堂,课内外联动,实现群文阅读。散文的品读,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来实现。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章,进行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等,能够全面促成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提升。针对散文的美的体味,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散文赏析相关的短视频等,发布给学生进行自主的鉴赏,以及词句的模仿等,多角度促成散文阅读。
3重视课内外文章的兼顾
教师在选择群文的过程中还应侧重于课内外文章的兼顾选择,通过教师的推荐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开阔知识视野,以达到涉猎广泛的阅读目的。相对于传统的初中阶段的散文教学,群文阅读要求老师和学生们增加阅读量,不能只针对教材内的某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讲解,而是对教材内外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感悟。这也就打破了传统散文教学中教师只讲解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章这一局面,真正增大学生们的散文阅读量,开阔阅读视野。比如,在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传统的教学中,可能教师往往会用四至五个课时来讲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散文所表达的主题等等。这样具有功利性的分析无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魅力。
相比之下,如果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讲解这篇散文,那教师就可以选择同样是出自《朝花夕拾》的另外两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将这三篇散文结合起来阅读,同样都是鲁迅回忆儿时发生的事情,但每一篇表达的具体情感又是不同的,创设关于鲁迅儿时趣事的议题供学生主动思考,了解作者鲁迅小时候的事情,感受他每一篇所想表达的主题,理解他儿时对人、对节日、对自然的态度,从字里行间感悟散文的魅力。
4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散文区别教学
不同类型的散文,其教学的重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教师不能将所有的散文用同一种模式教学,散文教学应注重散文的类型,关注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散文中的倾向性表达,使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散文,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水平。例如记叙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这两篇都重在对人、对事的描写,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后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抒情性散文《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在单元导读中就提及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无疑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散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类型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5紧扣散文标题,让学生根据文眼分析体会
在一篇散文当中,标题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标题当中都可以将文章当中的中心思想有效地概括起来,或是能够将文章当中的人物、地点以及环境充分地揭露出来。通过标题,学生也可以获取更多方面的信息,这样可以对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含义更加有效。这种方式对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更加有效的,能够适当地联系散文标题以及文章当中的具体内容,从而可以使散文阅读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背影》这篇散文的过程中,可以先不用讲解文章的具体含义,而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标题内容来对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和联想。此时,就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既然散文的标题是背影,那么就一定是对某个人的背影来进行描述的。”之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在文章当中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这个人物的背影”,此时学生就联想到“只有人离开的时候或是不断远离之后才会看到背影”,在学生推测完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散文,进一步验证自己所做出的猜想是否正确。
6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
散文所写的内容其实是作者在观察身边的景色、事物或者人物之后产生的真实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散文主要就是理解作者的情感。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悟和体验生活,从而更加清晰和深入地感知作者的真实感受,同时,学生自己也能获得生活感悟,提升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节课时,文章以穿插回忆的方式描写了作者与母亲相处时的温馨场景,人物刻画十分细致。作者通过对事件与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的感情,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和母亲的相处,想想母亲为自己做过什么,以共情的方式感知母爱的伟大与作者对母亲的思念。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母亲的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也要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在教学和生活间构建联系,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
结语
现当代散文的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散文时的参与体验,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到散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晓柳.批文入情——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J].成才之路,2019,19(8):25.
[2]曹培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6(2):98-99.
[3]黄霞.关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8,24(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