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形象思维训练的研究
王海莹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清城中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写作无异于是学生一场心理过程的呈现,本质上也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质量好的写作是需要学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运用文字将自己的心理活动细致地描写出来,记叙文写作同样如此。本文重点对记叙文写作中的形象思维训练进行了研究,旨在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记叙文;形象思维
引言: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所以说,作文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委以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的重任。然而,在我国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呈现的都是机械的教学理论传输,很少注重学生的思维开拓。源于此,本文为了能够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进行了深度的训练剖析。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形象思维训练策略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
联想能力,就是由一个事情联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个事情的能力。简单来讲就是“由A到B” ,A则是该事情引起联想的触发点,B则是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件事情的联想落脚点。A和B可以是任何事务,无论是抽象的判断、概念、思想等,还是具体真实的人物、事情、景色、物品等。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对于形象思维的训练联想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在记叙文写作中,形象思维的训练中联想能力可以高效地同各种意象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的观察办法,常见的观察方法有主次观察、方位观察、时序观察等,例如古诗《题西林壁》中家喻户晓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就是利用多角度的方位观察,诗人杜甫通过对庐山的横向、侧向、远处、近处分别来看,发现了不一样的美感。于记叙文中的形象思维训练则是需要学生具备这样的观察能力,对所要描写的事物能够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观察,发现不一样的结果。观察后就要善于发现特点,例如对人物进行外貌观察时则会发现有一双眼睛,一张嘴,两个耳朵等等。虽然这也是人物的特点,但是不够鲜明。鲜明的特点则是需要她身上特有的同别人不一样的特质,让人一下子就可以记住,”一双乌黑发亮眼睛,眼角有一粒若有若无的泪痣“这就让这双眼睛更加鲜明,形象更加丰富。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这样的特点,让记叙文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善于积累。记叙文的写作除了自己对事情观察的角度,更为重要的则是素材的累积。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已然是老生常谈。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名人素材。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写作训练中,仅仅是一张雨伞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这样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联想能力,由雨伞可以联想到雨天、撑伞的人们,这些是直接联想,相关联想可以通过伞的作用进行联想,伞的作用就是隔绝雨水,就可以相似联想成臭氧层,臭氧层则是地球的保护伞。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中的形象,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加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说到想象力,就很容易同联想能力相混淆。二者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想象力是建立在联想力的基础上的。它同联想力的记忆特点不同,它的核心关键在于创造。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而言,想象力能够为文章添加更多的新奇点。训练想象力,教师可以从补充文章情节、拓展文章内容、仿写训练对学生进行训练。补充文章情节,则是教材中的文章作为重点。
文章中一般都会有一些省略,这些省略就是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教师就可以巧妙的抓住这些“留白“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章内容进行填补。例如在鲁迅经典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文章的核心在于阿长为幼时的鲁迅买《三海经》,但是文章却前前后后说了很多,在阿长为鲁迅买《山海经》的事情却几句话潦草带过。从而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有意留白。教师就可以敏锐地抓住这个留白,让学生尽情想象。通过鲁迅先生前文的描写我们可以发现,阿长目不识丁,并且没有见识,很少出门。就可以想象出阿长是如何同人交流要买《山海经》,想象她奔波在各个书摊,等等,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动手写下,就能够深刻地感触到文中的阿长对鲁迅真挚的情感。扩写情节,有些文章为了避免重复拖沓,就会缩写一部分的情节,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点让学生进行扩写。例如在学习《老王》这篇文章时,杨绛先生对于文中的老王用的就是渐进反复式写作手法,由简入繁,由略到详地对老王送病人、送鸡蛋、香油、送冰这三件小事进行了描述。但是仅仅对送鸡蛋送香油这件事着重地描写了,这样教师就可抓住这个点让学生对文中老王送冰、送病人的事情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参考前文老王送香油送鸡蛋的表情、动作等描写,学生就可以体会到老王是个怎么样的人,在扩写过程中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仿写训练,顾名思义就是仿照文章进行写作,教师可以引用一些较为简单的诗句文章,简单的概述诗句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后就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仿写,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品读文章诗词,对文中的形象思维更加立体生动地呈现。想象力的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脱离现实的束缚,还能让学生大胆说话,让形象思维更加发展开拓。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情感能力
严格来讲,情感不属于思维,但是情感贯穿思维。于学生写作而言,情感是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要从情感训练进行入手。首先,教师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情感教育环境,学生身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就可以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情景交融的联想和想象中,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教材实际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中可以大量的采用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度地融入文本情境。例如教师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紫藤萝花的淡雅优美,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真的带几株紫藤萝花让学生亲手感触,也可以借助一些淡雅的音乐向学生们渲染紫藤萝的氛围,进而有感情的对文章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听觉、视觉甚至嗅觉上的刺激,大胆地开展自己的联想想象力,好像在自己的眼前就是紫藤萝瀑布,真实地感触到它的生命张力。通过这样情景交融的手法,让学生好像身临其中,更加真切的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的建立自己的形象思维。此外,教学最后,教师也要趁热打铁,出示几组具有代表性的花草图片,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分角色进行朗读,也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课本剧就是较为常见的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文章采取表演或是角色模拟的方式进行演绎,从而让文章内容更加真切立体,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开拓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情感能力的训练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让形象思维更加具有真实性。
二、总结
综上所述, 一直以来,形象思维都作为文章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它能够更好的让语言文字接近作者的思想表达。所以说。一篇质量好的文章得益于开拓发散的形象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文章主要就从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想象思维训练入手,把形象思维训练和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指出分别从联想、想象、情境三方面进行训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
参考文献
[1]段凯东.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改革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唐媚. 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