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轻工中学 237000
摘要:深受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遵循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对此采取相应、有效的教学措施,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成效。对此,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浅析,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前言
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初中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制定更加完善、充分的教学对策。初中教师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水平作为教学目标,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巧用信息媒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现代化科技的迅速发展,是现如今教育教学课堂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的到来不仅改善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初中学生对电子技术的需要也越来越大。教师通过将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充分转化了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使其成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还能满足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讲授《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电子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氛围。因此,初中教师将网络信息媒体与道德法治教学内容相结合,并通过媒体播放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立体、直观的教学内容,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小鬼当家》的相关片段,让他们学生主人公机智勇敢的一面,并对自己的消费权益进行合理的维护。最后,教师为学生划分小组,让他们合作探讨对法治等相关内容理解与认识。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运用电子技术来进行授课,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还能使他们进行自主地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1】。
二、引入传统文化,深化课堂教学目标
在我国最突出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其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并包含着众多丰富的传统美德。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能够充分将二者有效地融合,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也随之丰富多彩,增添传统文化的知识内涵。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收获多样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并深刻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对课堂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并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因素,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达到导入传统文化,深化课堂教学目标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授《了解祖国,我爱中华》的内容时,可以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把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展示给学生。比如唐诗、元曲等,还可以为他们讲授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使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深入了解。通过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与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解,还能有效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凝聚价值的追求程度。在这样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高效传授了传统文化,而且达到了深入教学的目的,使初中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三观,并重视传统文化。
三、设计创新实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初中生全面的发展,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古至今,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创新意识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创新性人才,从中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创新意识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例如,通过学习《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这一课时,初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媒体的教学方法,及时引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对创新的力量有重新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为他们播放一些创造发明的有关视频,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到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在观看完教学视频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发挥自己主导的作用,让他们对创新展开充分地探讨与分析,以促进他们创造意识的提升,进一步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的课程内容【2】。
结语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教师只有利用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晓春.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
【2】金斯别克·斯哈克别克.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