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陈晶
[导读] 英语阅读在初中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陈晶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横道河镇中学  136313
        摘要:英语阅读在初中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占有一半左右的分数。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改变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本文提出了研究的问题、探讨解决的策略,并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学习习惯。
一.引言
        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培养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作了清晰的描述:
        (一)阅读能力: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生词的含义,能理解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故事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发展和结局,能较显着地提高英文阅读速度,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二)学习策略:学生能自觉运用阅读策略并根据需要调控自己的阅读策略;能初步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必要时能模仿母语阅读经验,进行英文阅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刻不容缓,但目前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非常的薄弱,阅读范围狭窄,课外阅读量甚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诸方面的问题。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与技能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英语教师在对阅读课文进行教学时,受自身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偏重对教材的分析,偏重语法教学,将一篇材料肢解一些短语、句子、语言知识点。以教师为中心,不停向学生灌输这些割裂的内容,最后将文章逐句翻译,使学生养成翻译习惯,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内容的表象。缺乏从语篇的高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重要的是,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技能的训练,学生无法独立而准确地进行独立阅读,缺乏课外阅读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2.课外补充材料的缺乏。在英语教学中,阅读量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因此,要选择提供给学生难度适中的课外读物加以补充。但是现在学生接触的英语读物少,网上浏览的机会少,许多教师也仍然只重视课文内容教学,甚至连配套的课外阅读都无暇顾及。错误地认为,题海战术就是对阅读材料的补充。
        3.教师忽视句子、语法结构和词汇教学。在很多公开课上,教师注重阅读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特别是忽略了对歧义词的教学,对涉及到的还有从句等较难的句子避而不谈,殊不知,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结构也趋向复杂,如不帮助学生理解句子间的复杂关系,难以清楚文章的主旨和深层意义,而且词汇的教学也非常必要,因为语篇是以词汇为基本构成单位,词汇又依托于语篇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错误理解就会导致对整篇文章意义的偏离。
        4.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不够,实践不多,自己学校教研氛围不浓的老师,更会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解决初中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策略。
三.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1.阅读前的情境创设。


        在阅读前,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是必要的。在指导过程中,应给学生们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英语文化,让学生根据标题、插图猜测文章大意,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文章。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理解能力,有创意的导入会增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进入文本。
2.精通略读技巧。
        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不须要细读全文,而是有选择的进行跳跃式的阅读。其特点是速度快,而理解的精确度则较低。略读的三个步骤是(1)。通读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2)。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3)。浏览一些与主题句相关的信息词,遇到生词可根据上下文猜其含义,本阶段的目的是教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在阅读中的快速捕捉有关信息,并能找出文章主题,理解故事情节,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的能力。教师要给出任务,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迅速找到要捕捉的信息,对文章大意有表层的理解。
3.找读技巧。
        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询特定的细节内容,如 ,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的脉络,这样对全文理解有很大帮助。
4.细读技巧。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突破难点,该环节旨在培养捕捉目标信息及重要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中细节的理解,既深层阅读。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和结构设置不同的试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让学生提取筛选文章中的信息,并进一步归纳概括等,以达到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
5.精读的精髓。
        精读是扫清阅读中语言障碍的最重要的方法,经过略读、找读、细读,学生已经基本理解文章大意,但对于含有复杂句型和生僻词汇的句子仍无法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对此部分的内容做详细的解释,但在课堂上,单纯的词汇枯燥的语法讲解令学生厌倦,使他们对阅读失去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语感,应该让学生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语言特点,语篇结构更深层次的语言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老师应设计有启发学生产生灵感的问题。
6.阅读材料的选择。
        要想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我在初一时选择材料特别注意,难易一定要适度,不同水平的孩子能够读懂所选读物,同时也保持读物的多样化,如:故事、文学、传记、历史地理知识等。选择的依据为:(1)语篇的特定性。(2)语篇主旨的明确性。(3)语篇的隐含信息水平(4)语篇的内在逻辑框架。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良的阅读习惯将会大大地影响阅读速度和阅读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四.初中生应具备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1.限时阅读,保持周围及自身安静,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身心合一。
2.注意阅读姿态,眼睛文章的距离。
3.从图片到文字,从标题到内容,从导言到正文。
4.做题时,在原文可作适当的标记。
5.避免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出声阅读、点读、逐词逐句翻译。遇到生词就查字典,回读。
6.为自己设计一个阅读的书房。
        总之,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单向的语言交流,但它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双向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在阅读课上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军强.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 10(004):142-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