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登燕
南充市西充县双凤镇小学,四川省南充市637200
摘要: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小学生安全问题加以重视,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然后对学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各种体育教学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安全防范。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体育安全设施,并根据教学要求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安全教育;有效结合措施
前言
针对现如今的教育行业而言,体育科目已经逐渐受到的重视,成了必修课程。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大幅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之时,如果没有重视安全教育,将会造成小学生的身体受到伤害,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必须要有效结合安全教育,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安全运动,提升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1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现状
1.1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
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开展安全教育,就需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分析,根据教学需要教给学生各种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足,总是让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项目运动,却忽视了安全问题。部分教师即使开展安全教育,也是以口头形式进行简单警告,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没有较深的认识,甚至造成一些意外损伤。
1.2体育教育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教育模式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措施改革,将各种安全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在很多体育教学模式中,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融入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在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连接,使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或者参与体育锻炼。这影响了安全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锻炼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各种安全隐患。
2在体育活动中,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
2.1环境因素
有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器材配置不完善。体育器材数量严重不足,运动场地不达标,活动场地小,而造成学生间的碰撞机会就多,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管理意识及能力,有的班级人数较多,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2.2社会因素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安全很是关注,孩子只要在学校出一点小事故,家长就不依不饶,责怪学校及教师管理不到位。有时出现较大意外伤害事故,家长就干扰学校正常工作,制造社会舆论,给学校及教师工作带来麻烦。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学校及教师只得把体育活动中易发生伤害的教学内容自动过滤掉。
2.3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很是兴奋快,因此,在一些体育项目或比赛中,学生的自制力下降,情绪比较激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身的行动,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小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有的对安全问题没有深刻认识。有关球类的集体运动活动,学生勇于抢夺不可避免的进行身体接触,情绪极度兴奋,影响学生感知及和动作,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这些发生意外后,才认识到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以为,对于一些活动剧烈的体育项目尽可能减少。
3在体育活动中加入游戏元素,提升学生对安全的认识
3.1安全交通
根据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游戏在体育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操、球类、田径等体育活动与交通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交通知识,确保学生安全出行,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交通安全基本知识;会认基本道路交通标识;让学生懂得应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等。增强学生活动能力及自身素质。
3.2地震知识教育
让小学生了解地震前一些异常情况及学会地震时的自救等技能。防疏散演习是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客让学生自学有关地震知识: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地震中如何自救、逃生等。教师创设地震时的情境,结合游戏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地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及避险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协调及反应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师首先设计紧急疏散训练游戏。学校发生紧急情况,学生按指定路线有序撤离,要做到疏散过程不能混乱,不能出现拥挤、踩踏事件,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及反应能力。地震发生后,伴随着暴风雨,学生为了逃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组装以交通工具,学生间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向安全地方转移。还有“救护伤员”游戏。偶发事件过程中,会有人受伤,学生间要学会互救,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3.3消防安全知识
小学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把安全知识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消防安全靠大家”在生活中或人员密集的地方会发生火灾,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等,涉及到消防中应掌握的一些技能,火灾发生后的逃生及抢救被困人员需要速度、力量,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游戏应训练学生的运动速度及力量,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
4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方法
4.1小学生自身要时刻树立好安全意识
身为小学生自己,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对安全意识的树立时刻注意,实现警钟长鸣。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不去做危险的动作,也不会随意同其他同学嬉戏打闹。在体育活动期间,需要对正确、科学、安全的体育锻炼方式有充分的掌握,并且同自身的实际身体素质相结合,不可过于逞强。小学生需要科学锻炼、努力学习,从而将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在参与体育课程以前,需要将准备活动做好,在结束体育活动以后,应该学会正确放松,将安全、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养成,进而达成强身健体的目标。
4.2体育教师应该把体育安全教育放置首位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期间,应该将安全教育放置于首位,并且在教案中明确制定好安全教育的策略,在课前首先为小学生传授体育安全理论知识,并且为小学生树立一些规定,要求小学生对体育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有充分明确,并且了解哪些运动行为是不对的,哪些运动行为是存在危险性的,从而将小学生的危险意识树立。体育教师在组织小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应该将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贯彻于体育运动的所有环节,绝不可以采取开放式、自由式、分散式的教育方法,应该对小学生的活动与动态时刻关注。同时,体育教师还需要将小学生身体素质、年龄以及性别差异作为依据,对体育活动做出安排,促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在身体素质允许的条件下开展体育运动[2]。例如:在运动之前,体育教师可以为不同性别小学生安排不同的准备运动,并且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选取不同的运动强度,同时,告知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可以在衣服口袋里存放尖锐性的物品,促使小学生能够安全运动。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将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不断提升,通过为小学生带来安全、正确的示范与指导,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安全教育的环境下开展体育运动。
5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要转变过去的安全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起重视。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形成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蒋茜.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索[J].作家天地,2019(17).
[2]彭洁,邓志军.小学体育课教学模式适合度的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8).
[3]林锦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