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夏旭蔓
[导读]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十分重视

        夏旭蔓
        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镇东沽港小学,河北省廊坊市06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小学的音乐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农村小学因为受到地理因素、资金政策因素、观念因素、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音乐教育发展不均衡。文章就现在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及反思。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前言
        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创造力、想象力等的培养都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与新课标教育的要求及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教育均衡发展相差甚远,下面,本人就当下的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谈谈自己的看法。
        1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音乐是综合性与灵活性并存的学科,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通过艺术实践产生艺术形象,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审美的目的。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才能明是非、识美丑,才能够摒弃低级、负面的糟粕文化,从而成为有修养、身心健康的人。
        促进交流、增强合作。小学生处于“三观”的形成期,需要在学习环境中建立愉快和谐的同伴关系,需要与周围的人交流,音乐教育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在欣赏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儿童根据旋律和节奏体会乐曲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想唱、想跳,这样发自内心愉悦且阳光的行为表达,需要他人的欣赏。这种互相的、群体性的沟通,就会增加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舞蹈和合唱等艺术形式更是需要团队协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自觉性以及群体组织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有助想象力与智力的发展。音乐艺术首先是听觉艺术,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可以引起学生们无限的遐想。小学时期属于儿童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使大脑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放松大脑皮层,减轻平时的课业压力,缓解紧张的情绪,从而对智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音乐教材中每一首歌曲都有其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容,极具感染力。这些曲目有革命传统作品、爱国主义作品、民族风格作品,学生们在欣赏和学习时能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精神上得到净化与滋养,使心灵萌发出美丽的种子。尤其对于大量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交流,性格会受到影响。适当形式的音乐教育能够使他们克服孤独、敏感、抑郁、焦虑、暴力倾向等问题,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2.1对音乐认识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课改革的不断深入,以音乐美育为主的许多非智力方面的功能正在被大众所接受,他们对于广大青少年洞察力、恒心毅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培养是数学语文这类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但长期以来,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不管是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对音乐课程的认识都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他们普遍认为音乐和学习没有多大的关系,音乐课也不是重要的课程科目,由于这一些原因,使得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在农村的初中学校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2.2升学考试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受智育第一,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整个社会对音乐课只是唱歌课,音乐课只是唱唱跳跳的娱乐课的观念还深深的影响农村地区的领导、家长和学生。

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教师觉得音乐课可上可不上;家长认为音乐对学生的前程不仅没有帮助,还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就连很多学生自身都认为音乐课耽误了自己学习的时间,有时也只是把音乐课当成一个让人放松、休息的课堂,根本不会花心思去把它学好。他们一致把音乐课当成素质教育的附属品,把它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没有给予音乐课和音乐教师应有的待遇,因此音乐课的价值也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2.3音乐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慢,条件艰苦,不管是交通还是通讯、文化上都与城市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因此大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的音乐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进行教学工作,这样就导致农村小学学校缺乏专业的音乐老师。我们熟知的许多农村小学学校,他们基本没有一名专业的音乐老师来给学生们上课,大多时候他们的音乐课都是由数学、语文这样的其他科任老师来担任。这些兼任老师有些是半路出家,有些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上好一堂音乐课,他们认为上音乐课就是简单的教会学生唱会几首歌曲或者是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做几个小游戏。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科任老师会趁着这个机会把学生们的音乐课霸占掉,利用音乐课的时间来给学生们讲其他学科的知识。
        3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对策
        3.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作为专职教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多举办些文艺比赛和一些合唱、舞蹈、器乐等方面的训练,同时,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3.2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建设
        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电视、没有钢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在农村,石头、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垂生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这就为农村学校的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非常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3.3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注重创新、与时俱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这也就是中国的古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教师也是如此,教学生唱歌听音乐,不如教他们学会唱和听的要点和方法,而这就不仅仅局限在一节普通传统的音乐课中了,更重要的是,在这节课中,音乐教师有没有把握音乐课程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创新,有没有安排恰当的音乐活动等。当下的音乐教育已经从单纯的教唱模式转变成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音乐课上也要求有动静结合,要让学生全体全面的参加到音乐活动中来,教会他们如何从音乐中学会正确认识美、追求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同时,音乐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多反思,多学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时时保持活跃的思维和开放的态度,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为当下社会培养杰出的新兴人才。
        4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要解决问题、改变现状,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地推进农村小学的设施设备建设,转变观念,充实师资队伍,真正地把音乐教育开展起来,才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像城市里的学生一样,享受到应有的艺术教育,乘着歌声的翅膀,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艳秋.浅析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反思[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
        [2]马海涛.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J].当代人,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