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杰
(南宁市第四十九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转变了教师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和竞争意识。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形式,将体育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游戏中增强体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体育;?教学应用;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人不是单一的个体,在群体中需要通过沟通交流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具备交际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鼓励学生与同伴多沟通、多交流,并针对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意识到团队合作的真正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体育学习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发挥空间,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参与程度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的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技术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而动作僵硬、屡次投篮不中的学生,不太愿意参与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技术好的学生较为积极且能较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技术不好的学生与之相反,合作学习的体验感不高,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对参与体育活动较为抵触。
2. 合作学习形式化
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但是忽视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导致学生意见不统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
3. 分组不合理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性别、身高等进行合理的搭配,提高小组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或身高进行分配,忽视了小组成员构成的综合性和平衡性,导致有的小组对运动不感兴趣,或有的小组运动能力较强,小组成员间无法形成优势互补,小组整体协调能力下降、搭配不均衡,无法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提高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
1.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构成的合理性和均衡性,既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又要确保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还要控制小组人数,避免人数过多或过少,一般4~5人为宜。小组人数过多,容易出现小组成员意见不统一或交流过多,影响课堂效果;人数过少,则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此外,初中生处于思想和学习能力都有待完善的阶段,对合作学习缺乏较深的体会和理解,加之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综合发展能力并不均衡,不利于合作分工。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在划分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体差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过分干涉小组成员的选择、任务分配及组长任命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兴趣。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体育教学时,应确保小组内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为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而共同努力。
2.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以足球比赛为例,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对抗赛,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成员予以奖励、评价。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赢得比赛,这就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生也在对抗比赛中掌握了体育技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活动融入体育教学中,组织和开展多种寓教于乐的体育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高质、高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 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其由教师和学生的定向交流模式转向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应身份的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先决条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和监督学生的作用,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体育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每完成一个阶段的训练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学校也要对学生学习体育技能予以充分的支持,给其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为其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创造客观条件。多模式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情谊,在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效果。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伴随心理活动的变化,教师在指导时应帮助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具体规则、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作为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教学质量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应用,不仅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还能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较高。为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关浩良.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生活教育,2016(24):75-77.
[2]钱晓东.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