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贾青娟
[导读] 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的研究发现
        贾青娟
        山东省济南第十三中学    250012
        摘要: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的研究发现,初中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还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提振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通过出台重视体育课程有关规定,提升学校、老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更加具有激励性的教学机制,能有效提高初中生对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度。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背景下,以往语数外为“主科”,其它科目为“副科”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形式,提升初中生对体育课程的主动参与,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体育中国实现体育强国的题中之意,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及社会各界都应转变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强身健体、健康成长。
1.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义
        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中,体育排到第三位,足以见得体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再加之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升学成为初中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使得他们压力巨大,通过体育课程,能有效缓解初中生身体疲劳和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提升身体素质,同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而对学校来说,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师生关系。
1.1初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缓解压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知识难度系数相较小学阶段更大,作业量成倍增长,各类辅导班成为周末的必加“菜”,他们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世界观也发生着激烈的动荡,有的老师和家长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导致无法帮助他们舒压,有时反而成为造成压力的“始作俑者”,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许多负面消极的情绪,影响身体健康。而通过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初中生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增强身体素质,规律的运动习惯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律和阳光。
1.2初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有助于营造健康积极学习氛围,改善师生关系。
        一所学校的风气不仅仅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还影响在该校任教的老师和就读的学生。若学校的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教学,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会更加昂扬积极,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从而达到一个学校内部的良性循环,此外,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任课教师缓解教学压力,激发体育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得本该重要的体育课程不再“边缘化”。


2.如何提高初中生对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
        提高初中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从本质上来说还应从教学体制上下功夫,学校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现象比比皆是,体育课被各种语文考试、数学讲题、英语听力挤占,导致学生没有体育课,更何谈主动参与体育课,因此,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体育教学,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建立体育课程激励机制,才能真正激发初中生对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
2.1秉承全面素质教育观,让体育课不再边缘。
        实现初中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必须要先保证学生有体育课可上,这就要求从教育部门到学校到各科老师,都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首先,教育部门要下大力气,对各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时间、时长、形式进行严格规定,不定期对学校进行抽查,若发现不开设、挤占、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学校,要及时给予纠正,为学生参加体育课程教育保驾护航;其次,学校应重视本校体育课程及体育教师,严禁其他老师挤占体育课程,对体育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不认真教学、教学方式落后的老师,要进行及时谈话,扭转观念;最后,各科老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体育老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引导学生热爱体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其他科目老师要养成根据课程安排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不要随意抢占体育课程,要在班级上学校里树立起强健体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2完善体育课程体系设置,让体育课不再单一。
        我国目前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有明确的大纲要求,但是大纲要求只是一个范围,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果完全按照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学,每次体育课都是简单的体操和跑步等单一枯燥的内容,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为了提升初中生对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各地教育部门、各学校、体育老师应根据本校的学生情况,在教学允许的条件下研发出更适合学生身体发育、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课程。例如,针对学校的女生,可开设舞蹈、排球、普拉提等等较为柔和的课程,对男生可开设足球、田径、射击等更具挑战性课程,针对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应对他们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运动,例如短时慢跑、瑜伽、乒乓球等,帮助他们更快适应体育课程的同时还能增强身体素质。
2.3建立体育课程激励机制,让体育课不再虚设。
        若想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体育教学主动参与的目的,光靠每周一到两节体育课很难实现,只有帮助学生养成持续锻炼的习惯,才能达到目标,因此,学校除了丰富课程内容外,还应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一方面,采用全校师生运动打卡的方式,由老师带着学生,每天通过运动打卡,赢取积分,每月对积分靠前的学生颁发奖励,对未达到规定打卡次数的学生给予一定的任务量,以此来达到长期运动的目的;另一方面,定期举办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内容与日常的体育教学内容挂钩,以此提升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让体育课程不再是形同虚设。
结束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初中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不仅仅是在现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舒缓抗压,更能够在学生长大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发挥重大作用,当他们面临社会压力和挫折时可以通过运动发泄,长时间的运动习惯也能让他们更加自律、优秀,更好的迎接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启.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讨[J].高考(综合版)2015年第10期:764—765.
[2]张平.在体育教学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6):75-76.
[3]刘再菊.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