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西军
冠县第二实验小学,山东 冠县 252500
摘要:教师作为教学管理工作最直接的主体,其自身工作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效果。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小学学校正常运转,还能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管理效果。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能够激发学校每一位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积极性。将激励机制运用在小学学校管理当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效果。本文针对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当中的实践效果进行探讨,并分析当前小学学校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实施激励措施的实际运用策略,从而提高小学学校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激励机制;小学学校管理;实践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法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以及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对教学管理效果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加强对于教师的管理,明确相关管理制度,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小学学校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校长作为学校管理最直接的管理者,不但要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工作,同时还要将教师的管理意识以及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激发,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办法由于教师传统的管理思想,从而不能满足于目前的管理需求,因此就需要对管理办法进行创新。激励机制作为一项管理办法,能够在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目前小学学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学校缺乏完整的管理机制
目前很多小学学校都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依照旧体制以及旧的管理体系,很多事情都是由校长直接管理,并没有让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从而没有体现出民主以及激发教师的管理热情。此外,小学学校管理层在制定管理教学方案时,没有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让管理方案在具体实施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教师以及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1]。
此外,缺乏管理机制也是影响小学学校管理效果的阻碍因素。小学教学课程一般较为简单,因此很多教师都是在教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以此来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也由于教师没有专业的管理机制,长此以往会让教师产生应付管理的心态,但受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教师管理的松懈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2]。
(二)激励机制的不合理以及不公平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保证教师承诺的最大化,但其条件就是公平合理,如果没有公平科学,就会失去了激励机制的意义。如果想要通过表彰来激发教师的管理意识,首先就要做到公平公正,例如表彰优秀教师,而入选的两位教师无论教学质量还是教学管理效果都同样优秀,但在最终评选时,还是会评选教学资历深厚的教师,因此这也对教师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只有教学资历深厚才有机会评选优秀教师,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同时还会磨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长时间的影响下还会降低小学学校的教学管理效果。
(三)激励机制标准不一致
对教师实施激励机制,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以及教学热情。但目前小学学校中各个领导对激励对象,激励标准以及激励方式等都有较好的意见,但由于不能较好坚守,因此缺乏长效性。可能坚守了一学期就被搁置了,有时会因为校长人选的更换而放弃了原有的激励办法,使得教师没有前进的目标以及计划,可能按照原校长的标准努力了,但在评选时又会因为校长人员的变化而落选,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师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此外激励方法也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需要值得商讨才能定下结论,因此,首先就要将激励机制进行统一。
二、激励机制的含义以及实施原则
激励机制是指对教师的正面鼓励,也使教师有更多的教学工作动力,并激发教师的管理工作积极性,并主动愿意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实际的教学管理质量。通过利用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
激励机制实施原则:
①对教师的管理工作要合理安排。对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充分了解后,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由于工作任务而对教师产生心理压力,并打击教学自信心。
②针对教师的优良表现要实施奖励。对于业绩突出的教师实施物质或精神激励,对于出现违纪的教师,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惩罚,做到赏罚分明。
③定期为教师进行培训管理工作,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
④为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发展晋升空间。激励机制的实施,首先离不开优良的教学环境,在硬件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够让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进行展现。
⑤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在实施激励机制时,要采用民主公平的管理模式,以及尊重教师的自主意识。
⑥放低领导姿态。校长作为学校的实际管理者,不应当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教师进行管理,应当放低自身姿态,创设互利共赢的工作环境。
三、激励机制的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
个体作为团队中的关键环节,其自身的发展水平对团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在实施激励措施时,还要注重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关系,避免由于过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忽略团队的利益。因此首先就要明确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利用贡献值作为标准来衡量贡献程度;此外,明确个体与团队之间的主次关系,将团队作为主体,并强化团队成员的合作思想。最后,还要适当给对个体对团队的贡献程度进行激励,以此来提高激励效果[3i]。
(二)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的统一
当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相脱离,就会容易出现教师趋利化问题,对此,就要将两者进行结合,对教师不仅要加强物质的奖励,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精神奖励。通过将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结合的方式,使得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满足,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还能够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可以弱化外部奖励,加强内部奖励的方式入手,例如适当的降低外部奖励的金额,加强精神奖励,如优秀案例宣传讲解,事迹宣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精神激励。
(三)树立榜样激励机制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质量以及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就可以树立榜样激励制度。教师作为学生除家长以外见面时间最长的人,因此就可以通过规范教师自身的行为来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不断向教师学习,完善自我学习思想以及学习品质。
(四)运用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责任心
小学学校领导者要及时利用激励机制,来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责任心,通过运用经典教学管理案例,优秀教学事迹宣讲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并及时规范自身教学行为,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逐渐规范自身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思想,并向教师行为看齐,争做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优秀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激励机制的实际运用效果,并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小学学校管理对教育事业有关键作用,学校领导者应当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来提升实际的管理效果,并将个体与团体,外部与内部激励进行结合,并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有效的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并培养出具有责任心的教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万军,叶李.对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的实践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44):61.
[2]王丹.学校管理中选择性激励机制之构建——基于实践案例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刘文革.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的实践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27):118.
修改意见: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感觉第1部分的第3个小项,应该再完善一点!
现在学校管理激励机制的方案很多,有个别学校可能考评的标准不统一,有一把手一言堂的现象,有拍脑门的现象。但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长效性。也就是校委会和教师代表制出了很好的激励机制,不能够很好的坚守,出现一阵风的情况。比如有的学校,进行月度人物、季度人物和年度人物评选,评判标准统一,方案目标明确,但就是搞了一学期或者是一学年之后,就不再评选了。也有的是换了一任校长,就把这个方案搁置了。实际上就是朝令夕改,也是广义上的激励机制,标准不统一。
麻烦胡老师看看能否把这一方面的问题加上,别的地方可以适当删减一下,保证字数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