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必成
湛江市第三小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300
摘要:小学正是学生心智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小学生很多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性格特点,特别是一些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都是小学阶段养成或打下基础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效果好坏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班主任都应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有效的激励策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不但肩负班级管理工作,也承担着普及德育教育的重任,所以班主任应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在班级德育教育中采用有效的激励策略,吸引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才有可能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打下基础。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教育、生活的经历、周围环境的影响一系列因素形成的。小学是学生思想较为纯洁的阶段,思想观念上基本上还是白纸,所以此时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使其长期甚至终身受益。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小学生从小就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长辈更是给予无限的宠爱、溺爱,很多学生就养成了骄纵的性格,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不知感恩,不分对错,动辄大哭大闹,而家长却很难进行有效的教育,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有些模糊甚至扭曲,如果不加教育就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恶劣的影响,近些年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就和从小德育教育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再者,随着社会进步和全球化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重视的不仅是学历,还有能力和品德,在所有受欢迎的人群中,有才有德最高,无才有德次之,无才无德再次之,有才无德最不受欢迎,可见品德的重要性,所以从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小学生将来是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来的品德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品德,所以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形象,都应该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理念落后
德育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教学,有一定的标准要求,教学效果好坏与否也是一目了然,德育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小学应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机构,对德育教育开展的形式、教育效果的评估、相应的奖惩机制等进行监管,以保证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小学学校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小学德育教育更多是依靠班主任的感觉开展,偏偏很多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理念比较落后,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德育教育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创新性,导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效果细微。
2.德育教育方法单一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多由班主任来开展,但多数的班主任往往还兼任其他学科教学,所以班主任时间非常紧迫,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向学生单方面灌输德育知识,让学生记忆背诵重要内容,却很少顾及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缺少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没有参与意识,缺乏学习的兴趣,只是单纯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只是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字面上的意思,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更别说联系现实生活实践应用,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3.缺乏有效的激励策略
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因此班主任的认可、鼓励以及适度的激励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荣誉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班级德育教育中,很多班主任都忽略了这一点,德育教育往往是批评式教育,教育的氛围也比较沉闷,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要说督促学生在生活中落实德育教育了。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试试激励策略的研究
1.转变德育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由班主任来开展,所以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应转变德育教育的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但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再用“一言堂”式教育模式,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有效的激励策略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另外,班主任不但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生活中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所以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者,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通过自身实现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工作,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2.分层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每个人的家庭情况、自身性格特点都不相同,学生自身的素质也各不相同,有的勤快有的较懒,有的热心有的自我,有的自律性强有的拖拉散漫……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就有可能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思想落后的学生更有可能破罐子破摔。所以,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分层激励。比如有的学生在班级上自律性差,喜欢做小动作,但老师可以说:“某某同学今天比昨天多安静了5分钟,也没有打扰别人,有很大的进步,希望他能继续带给我惊喜。”有的学生平时不喜欢打扫卫生,老师在德育教育时说:“某某同学今天擦黑板非常干净,希望大家向他学习。”通过表扬和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认可和尊重,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每隔一段时间,老师还可以评选出“德育学习小标兵”若干名和“表现进步标兵”若干名,这样既表达了教师对他们一段时间来学习和日常表现的认可,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励学生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3.联系生活,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只靠理论知识就能做到的,所以除了课堂德育教育,班主任还应结合生活实施激励措施,将德育教育的效果落实到生活中,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比如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在家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主任还应鼓励学生在保护自身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做一些好人好事。并将学生生活中的表现作为期末评价的一项指标,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教师除了口头表扬和激励外,还可以给予一些物质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进步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为学生指导正确的方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以后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河英.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教育观察(上旬), 2019,08(04):116.
[2]石雪琴.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
[3]肖玉菊.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2019:1.
作者简介:姓名:苏必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0.11.10
籍贯:广东遂溪
学历:本科
民族:汉
职称:小学音乐二级
研究方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单位:湛江市第三小学
电话:17610823526
邮寄地址: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中华街道教育路13号湛江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