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潘湘添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认知水平的关键时期,
        潘湘添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中心小学 516139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认知水平的关键时期,只有在此阶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正确前行,并逐渐将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准提升到一定的境界。故此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为此针对小学德育工作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提出有效建议,来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途径
        引言: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定义首先是具备高素质,其次需要综合发展多项全能,从而才能够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定义标准。而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教学活动,其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被摆在了越来越高的位置。因此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德育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
一.升级德育思想
        德育观念陈旧是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的阻碍之一,因此出于对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客观考虑,人们需要及时升级自身的德育工作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教育工作[1]。
        首先,教师需要有以身作则,具备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观念,通过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重视自身的思想素质提升。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德育学习,同时为教师制定行为准则,规范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做用。同时,学校需要根据教师在行为表现来制定量化指标,以此为基础构建合理的考评机制,从而塑造高素质教师形象。此外,教室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塑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此才能够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
        其次,构建联合教育体系,以政府为主导,整顿社会不良风气,倡议人们文明参与社会活动,从而为学生发展除了学校之外更加丰富德育学习平台,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学习意识。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场合吸烟等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整顿当前的网络环境,避免学生接受不良信息,并在公益广告牌上设立文明标语等一系列举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语学习氛围,实现学校、社会携手共同发展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扩展德育教学课堂
        德育教学开展的主阵地虽然在学校,但是家庭的影响对学生同样极为重要。特别是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等方面,学校需要与家庭展开完美合作,才能够实现“1+1>2”的教学效果[2]。为此学校与教师应当注重家校联合的教育手段,可以通过构建家长群的方式与家长展开联系,定期在群里发布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优秀文章,或是促进家长之间彼此交流心得体会,使家长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德育学习氛围,使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例如,当家长带学生外出游玩时,发现学生有不文明行为,家长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将自身的经历发布到群空间内与其他家长和教师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及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建议,从而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进行改正。
        此外,社区文化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来说同样重要,能够有效的弥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因此现阶段应当倡议社区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通过社区来发挥牵头作用,组织更多的学生与家长共同举办社区活动,例如,打造社区亲子互动空间、读书体验交流,以及各种德育文化为主题的家庭活动等等,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德育教育[3]。如2016年11月01日,为了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惠州市开展了“家有儿女——家庭教育公益行活动”,运用项目化的工作方式,结合微信、微博等网络信息平台开展了家庭教育知识宣传,以此来推进社区家庭文化建设工作。
三.创新德育资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瑰宝,其能够在历史的沉淀下经久不衰自有其独特的传承意义。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思想文化,可以为学生的德育学习提供丰富的人物榜样以及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开发出更加丰富的教育价值,以此来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并借助传统文化赋予学生思想观念上更多的民族特色[4]。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这部分内容的开展,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以往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成语教学时只注重为学生讲授词义以及一些具体的用法,但是现阶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与人物故事,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来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例如成语“约法三章”,讲述的是汉高祖刘邦进驻咸阳后,不愿手下士兵骚扰百姓,同时有需要维持民众秩序,于是与民众定下“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从而安抚了民心,并取得了百姓的支持。通过这样的小故事,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重诺守信的责任意识,另一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并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历史上名人轶事来对学生展开教育,比如岳飞、屈原、辛弃疾、苏武等等,这些人物都能够体现出浓厚的爱国思想,教师通过这些人物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榜样,另一方面还以人物事迹来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责任感,使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能够获得正确的引导。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为了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应当注重家校联合共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积极整顿社会风气,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最后注重各方面教学资源的引入,使学生的德育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孙宝中.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60+66.
[2].李巧莉.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74-75.
[3].陆振芳.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的途径[J].教师博览,2020,10(33):87-88.
[4].王婉秋.浅议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六条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7):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