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的有效性思考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罗小平
[导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
        罗小平
        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江南小学404000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一个思想相对脆弱的年龄段,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健康地进步和成长。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提升;小学班主任;道德教育;有效思考
        引言
        目前,小学阶段的相关德育已逐渐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然而,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教学方法,而只是根据相关的基本要求模式化地教学。这直接导致学生在与德育相关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吸收教师的内容,导致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效率大大降低。教师应积极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出发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确保德育教育小学阶段的有效性。
        一、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受年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和认知,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种观点,并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未来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德育教育的出现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学校要高度重视智育教育,重视并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有条件的话,可以结合实际,有机结合各方面因素,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也可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学生未来全面健康发展。
        二、小学德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
        对学生的德育效果,在短时间内并不明显,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更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更多地关注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混淆的错误观念。甚至有些教师为了防止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从表面反映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但家长和老师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而这些活动是在浪费学习时间。
        (二)教师自身能力的缺乏
        目前,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在家对他们过分溺爱。然而,家长的长期溺爱,会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崩溃。当教师发现学生的缺点时,在纠正学生行为的过程中,简单的说教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语言过重,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损害,甚至走极端。这给教师的德育能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检验问题,弄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先进的德育理论武装自己,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水平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德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存在功利化现象。有些教师不能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他们把精力和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外,一些教师还根据自身的需要,将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化,没有切实实施德育教育。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学班主任需要明确德育的重要性,贯彻德育教育的思想。在课堂上定期地进行德育,使德育课程标准化。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德育教育是他们的基本学习内容,并对其高度重视。同时,班主任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需要在日常行为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在生活中渗透德育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和生活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生活进行德育应用。比如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和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不尊重老师的东西,或者不尊重老师的语言,班主任老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此外,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正确的礼仪,以及保护公众健康,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措施。当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礼仪时,比如看到老师应该停下来打招呼,如果看到走廊上有垃圾,他们会有意识地捡起来的行为,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当然,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纠正,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道德理论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从而践行德育教育。
        (三)改变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主导,就是我们所认知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这种教学情境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由于方法错误,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他们不能更好的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然而,教师的权力和尊严不会丧失。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每周组织一次班会,目的是让学生提出上周的问题和本周的学习建议。而且,组织班会可以教给学生全权去办。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实现监控轮换系统
        这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当选为班长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好。不能当选的可能会丧失对班长职位的想法和愿望。因此,在新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建议班主任实行轮流担任班长的制度。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当班长的感觉,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因为每个学生只有一天的时间做班长,学生们会在潜意识里建立起自己必须做好的信念。这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管理意识。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从更广的角度观察和理解每个学生。在学生自身的管理模式中,可以看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规范自身行为,保持良好习惯,让学生逐渐受到好的影响。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还应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游戏中,使学生逐步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琴.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8,000(009):237.
[2]叶桥女.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9,000(001):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