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锋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要对教育进行充分的挖掘,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从德育出发。德育教育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对人才进行培养和挖掘,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本文,笔者主要以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思考与探讨
引言:在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还需要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任。所以,为了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从传统文化中进行挖掘。要做到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并且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创造良好德育教育的的氛围,以达到优化课程提高教学目标的效果
一、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德育教学内容得到丰富。
小学生正是处于性格的可塑造阶段,由于孩子的本性,使他们对教学之外的生活充满好奇和兴趣。正是受本性影响使其在课堂上难以做到心无旁骛的学习。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老猴子带着小猴子去森林里摘果子,小猴子年纪较小喜欢玩闹,一会儿去追小鸟玩,一会儿又去找松鼠。在这个过程中小猴子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直到最后都无所收获。小学生正和这小猴子一样,正是这种原因使得教师压力山大。这时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引入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教师所引进的这些内容必须要在小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要能够被他们接受,这样才有助于小学生性格的塑造和成长,更加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1]。
例如:小学六年级所学习的图形的平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丽然后再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以故事地形式使学生了解。还可以通过动手的形式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图形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同时把平移的定义告知学生,是学生再跟随教师动手时,明白什么是平移,怎么去平移等。在了解之后,教师需要使学生能够在纸上画出来,要知道在考试时出现这种问题如果不回画就等于没有学。另外,还要使学生能够明白题意,不要惘然下笔。
二、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活动,优化德育教育的方式。
首先要知道的是,必须对教材深入挖掘,从中找出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去深入的研究、观看教材。在数学教育中,想要进行德育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促进学生的爱国教育思想。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在初中、高中的课本上都摄入了许多的素材。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去挖掘教材所涉及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并且结合有关数学的内容。例如:我国伟大的数学家赵爽、刘徽。其中刘徽所著的《九章算术》尤为著名,里面的割圆术、圆周率等都是现阶段我们在中学时期,所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另外,正是刘徽的《九章算术》开启了我国数学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国数学历史上圆周率计算的新世纪。通过对我国伟大数学家的认识,使数学教学地内容得到了丰富,使学生对我国数学的发展有所了解。同时,也对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使得德育更加贴合于数学教学[2]。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是由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组成的。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新的知识又逐渐产生、被解决。这就是数学的一种发展规律与模式。这些理论和规律都充斥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具有关联性的教育,使学生可以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例如: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函数、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等,可以使学生对特殊、一般、有限、无限、近似、相似等进行对比,找出其中不同,从而完全掌握。
还可以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自身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辨别。
第三,对学生进行个性品质的教育,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德育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这两个要素。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就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锻炼,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才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要知道数学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严谨、抽象、逻辑性强。数学往往都是通过概念、法则、定理、命题来使学生对其进行一定的了解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进行锻炼,特别是小学生,使他们可以从小对思维能力进行锻炼,这样也有助于日后对数学的学习[3]。
三、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把课堂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
身为一名教师,对教材进行掌握是最基本的职责。除了对教材的掌握外,还需要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挖掘,这样把教材、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三者进行融合,这样课堂就瞬间被丰富起来,资源也能够被充分的利用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把本章节相关知识的人物、背景进行展示 使学生进行了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数学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事实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把教材资源进行利用 还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同时还能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吸引力。
除了使用多媒体来丰富课堂外,还可以利用小组的模式来进行德育教育。如:一个人数为50人的班级,教师可以把他们分成五组,在上一节课的最后布置任务,使学生私下去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内容的范围就是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其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进行挖掘,可以找相关名人、历史著作、事件等。这样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是最正确地方式,这是因为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还比较集中,活跃度也较高,效果自然也不错。
四、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对德育教育的效果进行优化。
想要对德育教育的效果进行优化,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进行连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搭造起学生与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从而使学生的日常生活得到丰富。例如: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吃得都比较少,特别是女孩子。但是小孩子还喜欢霸占,久而久之浪费粮食的情况就成了一种习惯。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用数学举例。教师:“一个小朋友一顿浪费一粒米,全班50个小朋友要浪费对少?”这时学生回答:“50粒。”教师反问:“那个一天三顿要浪费多少?”学生:“150粒。”
教师:“老师这是在给你们举例子,要知道有的小朋友一顿饭就要浪费150粒米,那么这150粒米就可以使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吃上一碗饭。更何况农民伯伯种庄稼也是十分辛苦的,粮食的到来并不容易,那么你们还会浪费吗?”这样教师既使学生明白浪费粮食是不好的习惯,还能使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能浪费粮食。这样德育教育和我国传统优秀文化都得到了展现,还是以小学生能够明白的方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传统优秀文化的摄入,可以更好的提高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不仅如此,还能够对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个性心理、逻辑思维、理解能力进行训练。最主要的是使他们能够多多关注国家文化,保持一颗爱国之心。
参考文献:
[1]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5).116-117.
[2]阮秀章.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88.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5.33.086.
[3]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