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于丽君
[导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于丽君
        辽宁省 大连 旅顺口区龙头中心小学 116051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默契性、主观能动性、自我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小学数学方式不仅可以共享课程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求知欲,促使学生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还能间接促进学生智力与默契度的双重开发。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来进行论证,并进而探讨其实际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默契度。
引言: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以数学教师课堂任务的设置、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学生从数学教学中学会思考与实践,从而发现自身潜力以及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在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中能够活学活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学间、教师与学生间的通力合作,即在实行数学教育时,不但仅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主,致力于课本讲解与互动合作教学双管齐下,全方位保障学生获得成长。课堂教学上的互动合作,注重挖掘每个学生数学思维灵活度,并根据其表现,通过引导性的数学教育,促使学生从课本内容的观察与思考中通过合作交流,不断收获进步。
        一、以合作交流,焕发思维潜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探索和发现,同时也需要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忽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思维的培养。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思维潜能的培养,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教学内容展开时,教师在进行某些教学内容的讲解时,一方面要带领学生认识数学的主题内容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通过数学合作小组的建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享自身的数学学习掌握情况还要在小组合作中倾听组内其他成员的表达及想法,互相了解组内他人的观点,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共赢。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会间接促使学生通过团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求解思路。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教师旨在激发学生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1/2,引出1/2的含义,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小组合作完成操作:形状相同的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出不同形状的1/2;大小不同的圆形折出相同形状的1/2。学生便可循着教师所给予问题的足迹进行课程任务的引导式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借此培养学生对于《分数初步认识》涉及知识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焕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们在自由合作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发展自己的思维,并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将问题进行解决。
        二、以合作实践,增加同伴互助
        小学生大多都缺乏合作学习意识,由于自身数学基础学识浅薄,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前期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可先进行一个摸底的测试,因为毕竟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基础不一样,在组内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同。

通过摸底测试对各小组组内成员们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根据每个学生基础的不同,在课程内容预习以及其他的任务的布置上可做不同程度的区分,总之,几人在数学内容的掌握上要形成一种互补效应。
        教师在具体数学课程任务的布置上,可以按照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数学主题的学习任务布置。例如:在学习《统计》一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将课前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数据填入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当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进行组内的探讨与请教,充分将课堂知识难点搞清楚并消化吸收,有难度的思考题由组内的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思辨,展示思维过程的良好教学状态。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讲解方法,然后兵教兵,关注学困生,助推优等生对学困生的帮扶。让学困生感觉学习成果可以探摸得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和成就感,呈现交叉、立体的学习空间,小组成员完成自己的课堂任务后,达到同伴互助学习效果,最终将该课的重难点、学习经验与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并提供给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以合作思辨,建构知识体系
        在注重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合理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与互动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而且还能促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关注兴趣以及隐藏潜力做出适合于、有助于学生数学专业技能成长的教学计划。
        例如:《时间与数学》一课,结合“共同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出许多规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带领学生加入深层思索,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焕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并对教学内容做出及时的反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进入自由思考与实践阶段,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以合作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达成,促进学生情志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提升的有效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教的机会,展示和运用的机会,尤其是学困生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学会主动交流,增强合作意识,让他们能主动地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得到同学的帮助,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的信心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中等生获得矫正、补充、深化和提高,优秀学生则在检查、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能巩固旧知,还能助推其他同伴知识的达成和能力的提升,最大限度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总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习,课堂容量会增大,课堂质量会提高,让学生感觉到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灵活的学习观念,学生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便能够养成积极的求学心理。这种良好的、契合学生成长的教学行为不仅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求学行为,而且通过相关实践合作练习与心得体会,使得学生逐渐对数学知识充满信心,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水平等能力的提高。可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做出相关的、切合实际的、有助于自己,并且能够帮助到同学的双赢方法,从合作学习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最终促使学生通过合作达到共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