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许建仕
[导读]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算理、

        许建仕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算理、构造算法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数学教学活动。算理的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改进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理结构;教学措施
一、引言
        算理教学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教师以四则运算为基础展开的对数学概念、性质以及定律的算法上的阐述,因此对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算法是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计算流程,具有通用性的特点。算理是对算法的说明和补充,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通过算理教学工作,学生能够明白使用该计算方法的原因,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思维的锻炼,使学生们能够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看到计算过程中的思维变化过程,感受到数学计算的乐趣。有些数学计算较为复杂抽象,小学生能够通过对算理的学习理清楚计算的思路,感受到计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算理的重要性,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分析算理,在分析算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在小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计算能力的同时,教师利用算理还能够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小学生能够进行较高维度的数学思维训练,从而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认知整体探究
(一)呈现方式
        小学时期的数学计算教学应该采用更加贴近生活的呈现方式,用实物图或者主题图表现出来,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计算的时候产生共鸣,学会用数学计算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种呈现方式,学生能够更容易找到算理的内容,从而使数学计算变得简单直观。例如,在一百以内数字加减法运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火柴棍教学法通过课堂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数学计算的算理,从而通过巧妙的课堂设置,帮助小学生理解算理的内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通过将算理同图形的结合来使学生更好地对计算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数学算理的含义。
(二)引导发现方式
        在小学数学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整数加减的思维,找到整数加减的正确方式,从而通过相应逻辑思维的培养将学生的数学经验通过更加数学化的方式不断提升。

教师应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开展相应的数学变换,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生质变,从而学会数学知识的迁移和类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数学思维,发现数学计算的更好方式。
(三)算理和算法的结构关系
        算理和算法之间有结构上的密切关系,在小学生最开始学习数学计算的时候以学习算理为主,通过深入探究数学计算的核心内在含义,使小学生能够明确掌握数学的计算技能。阿紫小学生进入高年级的数学计算学习后,需要将算理同算法结合起来,使小学生能够对数学计算产生一个半抽象化的印象,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对四则运算的整合方式进行探究,构建自身的数学计算结构,使数学概念和数学性质都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数学计算中去,对数学竖式计算的抽象方式能够有明确的掌握。算理能够将各类数学计算方式进行整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计算方式,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对算理内容进行理解,不断地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主动进行算理内容的剖析。通过算理与算法的结合,帮助学生在数学计算上将“形”与“式”结合起来,从而使数学计算能够更加具备逻辑性,使数学计算能够如同逻辑推理的过程一样,形成清晰的算理结构。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教学措施
(一)构建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计算思维。数学计算本身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数学知识和算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难点。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构件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计算方法和原理的探究,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有趣,营造出良好的数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应的数学学习。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数学计算同生活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使学生在数学计算学习的时候有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同数学计算问题产生共鸣,对数学计算产生良好的认知,不断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例如,在数学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师打造成超市,学生在教室中做买卖,通过对四则运算的应用来完成买东西和买东西,从而在浓厚的生活情境中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四则运算的理解。
(二)操作演示
        小学生在开展数学计算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驱动力就是对数学计算的好奇心,因此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的演示操作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操作演示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运算中的各项法则和内容,使数学运算中对算理的了解能够不断加深,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些道具表示胡萝卜,让小学生解决小白兔分胡萝卜的问题:小白兔有15跟胡萝卜,要平均分给自己的朋友,请问小白兔应该如何分?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操作演示,当小白兔的朋友有3个、5个时,小学生分别能够把“胡萝卜”分成5份和3份,从而使小学生清楚地明白了除法的运算原理。教师通过操作演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算理,从而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强化自身操作的方式更加完整地进行相应学习内容的思考,强化学生们的感官,使学生们的综合数学计算实力得到提高。
(三)课程教学和习题教学的融合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忽视习题教学的重要性。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强制性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提高,学生仅仅通过模仿和不断练习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准确率,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习题教学的作用,将课程教学同习题教学结合起来,给学生们营造独立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环境,从而通过不断地快速地数学运算能力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课后习题的完成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习题中进行数学经验的总结,及时发现数学计算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转变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对数学计算算理良好的理解和认知。
四、结语
        在开展数学算理结构分析和数学策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进行算理和算法的了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使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不断提高,通过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使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能够拥有更好的效果,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晓红.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J]. 文理导航, 2020(6):38-38.
[2]赵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4):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