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幼儿音乐课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何焕平
[导读] 对于幼儿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幼儿学好音乐,首先要调动他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何焕平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幼儿园      712000
        【摘要】对于幼儿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幼儿学好音乐,首先要调动他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进步、成长。最大程度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幼儿园音乐     有效融合
    幼儿音乐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旋律中,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激发孩子音乐性趣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媒体”建立和谐的师幼而关系
多年来,我在幼儿园一直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每3年循环一次。特别是在幼儿小班刚刚入学这一阶段,老师往往上不成课,有的哭、有的闹、有的乱跑,根本没有上可意识,一点也不服从安排,一节课下来常常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县上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老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们经过实践探索,不仅仅给孩子播放“动画片”,还利用开学前,深入学区类儿童家中,和孩子提前沟通,将交流互动的过程拍成“生活”美篇,开学以后,相互之间已有交接触,每节课都要播放自制的“生活”美篇。这样会大大缩短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期。组多在一个周之内,教师和幼儿就形成了融洽的关系。我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孩子倾注爱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配合“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授课。教师、幼儿、“多媒体”三者通过直观的形象、生动的场景、灵活的动作、激励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近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音乐活动。
  二、通过“多媒体”再现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主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教学《大雨小雨》一课时,我利用媒体事先准备好一幅大雨图和一幅小雨图,让孩子在观看“大雨”“小雨”的不同场景,结合生活中见到的情景,引导孩子体会。进而让孩子通过画面,体会“大雨”来临时的风声、雨声以及带来的情绪变化,体会“小雨”带来前的缓和“淅淅沥沥”的悠扬节奏。孩子通过体悟,减轻了压力,激发了兴趣,教学效果当然更好。

又如在教唱《我爱我的幼儿园》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一幅画面:在艳阳高照的天空下,有一座美丽的幼儿园,从幼儿园的大门到美丽的院落,以及院落里的藤蔓、滑梯、进而到教学楼、走廊,再到我们的餐厅,最后来到我们的教室,孩子们快乐的玩耍的场景。以此激发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园热情。通过这样的“多媒体”画面,孩子们在演唱时就能够把歌曲所要表达的“热爱我的幼儿园”的气息表现出来。
        三、通过“多媒体”与音乐课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理的选择内容,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这样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的,他们追求天然的、游戏的、趣味的音乐作品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在明确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帮助幼儿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如:孩子们身边的自然现象,是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事情,引导幼儿用音乐艺术的手段,再现场景。教室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在生活动采集当地的动物声音、植物声音、自然环境声音,精选后做成课件,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使每个幼儿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取得成功,培养自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发展的平台,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认为自己能行,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此,体现孩子音乐课上的主体性。
   幼儿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课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在创作中激发潜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更宽广、更美好的天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是让孩子从头到尾坐在那儿听,而是随音乐带孩子做简单的律动,让孩子在听较长乐曲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小燕子》时,我用彩色挂图将春天“燕子”的形象,通过“多媒体”生动想象的展示在孩子面前,并先把“小燕子”的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孩子听到燕子音乐形象就学燕子飞翔,孩子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
    将“多媒体融”入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化静为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将“多媒体”和幼儿的一日活动、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娱乐,它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一样的愉悦感,幼儿没有丝毫的压力和负担,他们自觉自愿,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从而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辨识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总之,在幼儿园音乐课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乐,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