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导读 以图导思 以例导用——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张林玲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教师要加强语文课堂创新教学,

        张林玲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中心小学  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教师要加强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个人思维发展。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学案导学,思维导图和实际案例等三个方面出发,加强课堂创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人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导学案;思维导图;问题;策略
        引言: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兴趣不浓厚,整体教学质量就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借助学案导学为学生编制相应的学习方案,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更加高效稳定的开展,指导学生加强文章阅读和理解。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充分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式,综合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记住相应题型,背诵标准答案,急功近利的学习方式在短期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但会造成学生思维僵化,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得不到有效实现。
        二、加强小学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
        (一)以案导读,培养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加强课堂创新教学教师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加强创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借助学案导学的方式,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标,以及开展学习活动的整个流程罗列出来,而在指引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相应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导学案的设计工作,编写合适的导学案,在课堂上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指导,让学生能够加强文本理解和领悟,在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草原》教学中,课前导入,教师可以举例“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觉得草原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课文《草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感受草原迷人的景色。通过学案导读,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谈一谈各自的感受,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情感,有效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借助学案导读,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并且联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情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以图导思,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思维导图的使用,将文章信息有效的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加强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料和工具,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加强与课文有关资料的整合,调动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变得更加形象化,同时能够加强文字和图像的处理,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2]。因而在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综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加强对学生大脑潜能的开发。在带领学生共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加强高效精品课堂的打造。

例如,在《灯光》教学中,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教学,实现以图导思,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4.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5)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灯光”的含义,接着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呢?
        通过这些具体的片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当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三)以例导用,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为了帮助学生加强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能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强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情境,实现立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与春节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春节的特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共同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通过反复的阅读,读出情感,并且让学生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好批注。而在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等具体的场景,更深刻的体会到春节的韵味,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中,借助导学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思维导图将相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模块化的学习。而借助具体的案例,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学案导学,思维导图和具体的例子,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加强协调,不断优化创新教学理念,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军梅.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形式  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94-95.
        [2]王国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4):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