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著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 田秀芳
[导读] 阅读教学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特色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田秀芳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马家堡齐心希望小学  (陕西 咸阳) 711301
        摘要:阅读教学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特色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故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阅读时,要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名著阅读中的教学价值,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获取丰富的阅读信息和语文素材,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探究
引言
        阅读是能提升自我,给我们提供认识世界的机会,是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的方式。而名著是很多年以来,为世人所认为经典的作品,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核心素养下,在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荐给他们一些合适的名著阅读,使学生能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语文是一个需要阅读的学科,阅读量的增加对于自己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名著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懂得人生的道理。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外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在选择阅读的名著时,很多教师对名著的情节和内容过于关注,对作者的作品思想和作品内容有所忽视。(2)阅读目标过于功利。很多教师将开展语文课外名著阅读的目标定在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上,对学生思维能力、文化品格的培养关注较少(3)阅读指导过于单一。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时,仅帮助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学生无法对阅读语文课外名著这一学习方法进行灵活运用。(4)阅读方法不够科学。很多学生在遇到自己不会的词语时都是通过查语文词典的方式解决,而不会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测词义。
二、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
        (一)品味名著文化内涵,提高阅读深度
        名著作品是拥有着深刻内涵与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受得住代代咀嚼探索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引导学生对名著作品进行深入品味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让学生只是浅显阅读,而不对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否则就失去了名著阅读的价值。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名著作品的过程当中,站在文化底蕴的角度指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和分析,领略文本的真谛。要对作品文化内涵进行理解,首先需要对名著的创作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对作者创作时融入的情感进行把握。其次,需要对名著作品的语言进行认真分析,因为语言是文化载体,只有从语言着手逐层深入到作品当中,才能够把握其中的内涵,提高作品鉴赏有效性。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主动质疑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注意将诸多细节综合起来,共同挖掘作品内涵,有效读懂名著。
        (二)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书香浓郁的阅读气氛,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积极地争取校领导以及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为学生购置丰富的名著阅读书籍,然后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此外,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应当时常保持干净、整洁。整洁的教室环境能够让学生静下心来,积极探索新的知识。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还依赖于家长的帮助和支持。语文教师只有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召开家长会,以及家访等形式,通过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将语文阅读教学的深远意义介绍给家长,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这样,学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书香的熏陶,从而感知名著阅读的魅力。


        (三)以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学校或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只是单方面地给学生进行名著的介绍,然后让学生阅读未免太枯燥乏味。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一些有活力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名著阅读。在班级中举行阅读活动时,学生可以给大家推荐自己最近读过的名著,讲解一下名著中比较吸引人的情节或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同学之间相互分享,这样既能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学生进行名著片段朗诵的方式,提高其他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四)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改变,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极具生命力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在有限的课堂实践中获取“无限”的学科知识,并在轻松的状态下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挖掘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拓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1]。如教师带领学生探究《红楼梦》相关内容时,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原文本中所展示的浪漫美景,使学生能够真正感知到文本散发出来的优美气息。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将该阅读片段中所涉及的影视作品、音频资料、图片信息整合,并剪辑成多媒体PPT教案。同时,教师还可将该阅读片段涉及的重点知识以图片展示、文字分析的形式发布到班级交流群,鼓励学生在家长引导下根据资料内容对文本进行初步认知。在课堂中,教师播放多媒体PPT教案中的具体资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视频资料是如何展现文本词句的,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请其中一个小组将讨论结果或发现的新问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教师记录该小组思维导图中的遗漏部分和偏差部分,并以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疑问,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分析和探究。最后,教师以班级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名著片段中蕴含的内在情感和使用的具体写作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拓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学会对名著阅读进行总结
        在一般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都是随心所欲地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很难找到读书的方向,并且对于这种阅读心态,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应当在名著阅读时候,指导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名著阅读的目的,以及阅读之后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是进行名著阅读之后能够体会到什么。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阅读效果,也能够让教师顺利完成名著阅读教学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以及特长,为学生制定高效的名著阅读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这样也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多元化、科学化、有效化的教学手段推动名著阅读教学发展,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出灵活、生动、鲜活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文本,并在“分析文本、探究文本、挖掘文本”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质量和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素萍.小学语文课堂中名著阅读教学探析[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815-816.
[2]范晓兰.小学语文高年级名著导读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0):28-29.
[3]魏红梅.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08):70.
[4]雷智斌.小学语文名著教学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2018(21):55.
[5]裴虎林.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甘肃教育,2018(0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