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有的习惯和素养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路云贵
[导读] 时下在我周围,语文教师能静心读书、潜心教学的少了,沉迷网络、满足于现状的多了
        路云贵
        (甘肃省泾川县王村镇中学  甘肃  平凉  744304)
        摘要:时下在我周围,语文教师能静心读书、潜心教学的少了,沉迷网络、满足于现状的多了;肯自我锤炼、加强学术修养的少了,但求短平快、突击出成绩、死扣硬管的多了; 甚至成绩不好怨学生,而不反求诸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身素质特别是语文专业素养,长期得不到全面均衡发展,这些状况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成为桎梏语文教学水平提高的新瓶颈。因此,本文着重阐明语文教师应有的五方面习惯及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  习惯  素养    
        好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培养这样的习惯和素养 。
    一、爱读书。语文者,语言文学之谓也;语文者,“国文”也。故不同于数学、历史等任何一门文理课程,同时,语文也有别于外语。它是中国的人,中国的事,中国的人文,中国的积淀;它来自古远过去,立足当今世界(时代),又指向渺远未来。可谓蕴大含深,包罗万象。若将语文比作大海,老师就应深熟水性,成为水手、舵手和弄潮儿,而不能只做观海者,或只跟学生一起在海滩上拾贝。也就是说,教学生学问,自己先要有学问;教学生语文,自己先要会语文;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不能少于一碗水。在这里,必须说说中国古人对师之资格的敬畏,古人常会对优秀弟子说,以师父现在之学力,已无法教汝,望你另择名师,甚至还会把高足热心推荐给比自己强的人,因为他真正敬业,真正惜才爱才,故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唯恐误人子弟啊!所以,语文老师当以无学无闻为耻,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鲸吸海吞,博览群书,学而不厌,做饱学之士,如此,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立稳三尺讲台,挥洒自如,避免捉襟见肘的尴尬,胜任语文教学,不负国之重托,民之所望,徒之期盼。如此,师之幸甚,生之幸甚。
        二、勤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世间的事理、道理、原理、情理,无不需要思而后得,学而不思,犹如食而不化,终究无益。在涵养自身素质过程中,我们的思考有时会思而不得其解,那就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在经历一番山重水复之后,自然会迎来柳暗花明的胜境。如:王维诗“一片冰心在玉壶”,当年诗我是背下了,但“玉壶”是什么?自己琢磨,还是不清楚。后来看到辛弃疾词句“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忽然就明白了——原来指的是“月亮”!这得来越难,印象也就越深。

故“须放出脑髓”(鲁迅语)、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凡事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把教学中师与生、教与学、读与写、说与做、讲与听、得与失等一系列辩证关系搞清楚。思考方有所得,思考方能进步。凡事搞清楚,弄明白,才能给学生讲透彻,教到位。
        三、多动笔。语文老师要多动笔、写佳句、出好文,才有话语权,才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也才更具教师的人格魅力。否则,灰头土脸,黯淡无光,平庸无能,怎能折服学生,取得信任?如果,老师自己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却要学生妙笔生花,岂不惭愧!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老师也不例外。但现实中,上了讲台之后,许多老师倒忙于事务,疏于写作。随着电子化教学设备的运用,给老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课堂语言点拨、示范写作更为便利,正所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语文老师生逢其时,可大有作为。课堂上,语文老师要善于归纳概括,把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灵感式的小创作不时地呈现在板书上,这些创作的形式可以是对联、格律诗词、自由体小诗、骈体文或信手拈来的奇文妙句。老师尽可思接千载,神驰八荒,指物作诗,即兴创作,纵横辟阖,汪洋恣肆。如:本人课堂上曾用课文题目连缀成了一副对联:日本平家蟹;中国石拱桥。又加一横批:人文自然。同样,作者及题目稍加变通,成了:鲁迅感怀藤野;茅盾礼赞白杨。横批:大家手笔。如此等等,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鼓舞,发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直观示范效应,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四、善交流。语文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应该涵盖课堂内外,经常性、多样化、随机随缘、因材施教。一方面,语文老师要认真备好、上好作文课,于作文批改中下功夫,在作文批语上多斟酌、多提炼,多出妙语佳句,多用警策凝练的语言,使人过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如我写的作文批语:1.驳谬论理直气壮,谈认识意切情真。2.真诚是火,能融化心中的寒冰;真诚是金,能维系同学间的友情。等等,这些批语能让学生经常咀嚼、玩味,有长久效应。另一方面,语文老师应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学生,这切合学生学生想了解老师的心理,读老师诗文,学生更有兴趣,更用心,收获也会更大。
        五、常自省。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常自省是不竭之动力。安于现状,固步自封,是前进的敌人;一日三省,严格自励,是成功的引擎。日常教学中,学校常常要求老师写课后反思,这无疑是个很好的举措,需要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反思主要是看自己之缺点、失误及不足,不是专挑学生毛病,给自己找台阶下。自省的方面很多,而方向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锤炼自我、强大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及效率,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国效力。
        “打铁先要自身硬”,语文老师要始终把良知记在心里,把敬畏挺在前头;苦练内功,自强不息;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甘平庸,创新自奋;敢为人先,争创名师;不辱使命,教好语文;绽放华彩,才能成就辉煌人生。
        作者简介:路云贵,男,1966年4月生,甘肃泾川人,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