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吴二
[导读] 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引起了广大人民的高度重视,为了确保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
        吴二
        重庆市忠县职业教育中心         404300
        摘要: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引起了广大人民的高度重视,为了确保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此打造语文活力课堂。本文主要对活力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活力课堂;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一般而言,中职学生给人们带来的印象包括了不爱学习、不服管教、学习基础较差等,若是一味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很难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采取措施构建语文活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活力课堂的基本概述
        活力课堂主要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够采取行动并思考起来,以此体现出课堂的活跃性、灵动性和开放性,是一种全面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的教育形式看,通过活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人意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并让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和胜利感,如此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活力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实践。
二、活力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选择文章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首先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文章作品,让学生进行朗诵和阅读,并安排学生在课外时间自由大声的诵读文章,尤其需要保持通畅地阅读和朗诵,接着指导学生将文章作品进行准确分段,深入研究和体会每段句段的思想感情,以此深入探索文章作品的核心本质。其次指导学生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中认真体会和感受每一段落的深层次情感。

例如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阅读和朗诵文章,接着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和能力水平将其分成若干小组,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并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而作为教师需要给各小组学生提供自由讨论和分析的空间,进而有助于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和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教学课堂氛围更加充满活力,并且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合理开展背诵古诗文竞赛活动
语文是一门具备独特魅力的主学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优秀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自习课中组织背诵古诗文竞赛活动。毕竟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会充满热情地参与到课堂竞赛活动中。依据相关实践表明,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使人产生非常热烈的参与热情,并且活动氛围非常活跃,如此有利于保障中职语文教学效果。
比如说在进行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的教学时,可以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背诵古诗文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安排每小组分别派出参赛代表,第一轮围绕李白的诗文进行竞赛,每组背诵出李白的诗文最多的则为胜利者,第二轮可以换代表围绕杜甫的诗文进行背诵比赛,而教师在旁需要做好各小组的背诵记录工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古诗文知识。
(三)合理运用小组探究模式
        由于中职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普遍不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学习充满了排斥情绪,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教学效果,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不断寻找科学合理的方法,以此加强活力课堂的有效构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学习小组教学模式的教学作用,并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以及落实到位。例如在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让各小组学生围绕该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和文章标题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如:“文章中描写吃面的场景,不仅写了母子三人的对话,还写了老板夫妇的对话,这样是否显得过于繁琐重复?”指导各小组派出代表分享自己小组探讨的结果,进而有助于实现各小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帮互助,同时还有利于推进活力课堂的有效构建。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语言素养的大力培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力构建语文活力课堂,以此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建明.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效果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1).
[2]查建生.教学改进环境下的新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