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创设策略指导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李秀英
[导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生的基本能力。
        李秀英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中心小学  山东 菏泽274935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生的基本能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生的交际能力均有着良好的作用。在小学阶段,阅读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阅读教学将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促进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创设;策略指导
引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健康发展、终身发展为目标。新教学理念的重点在于,通过语文教育过程和知识体系的搭建,健全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将语文思想和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性格的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从而加深语文学习的深度,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根据各阶段学生特点不同,有差异化地采取各种教学策略,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基础课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加强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知识面的拓展,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将阅读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在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念指导下,不断优化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开展广泛阅读,汲取知识,丰富精神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而非取悦他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地追求写作技巧和遣词造句,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显然是本末倒置。究其根本,是源于师本位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无暇顾及。
        (二)阅读教学内容单一
        语文阅读教学过度依赖教材,阅读资源和阅读内容单一,阅读环境封闭,学生较少接触课外学习资源,阅读面窄,这既不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展,也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学生思考不深入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将阅读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文本内容也失去其吸引力,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热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阅读产生不耐烦、不深入的情绪状态。深入探究的缺失,使学生养成浅显的思考习惯,无法对教材及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思维狭隘,对身心成长和价值观念养成起到负面作用。学生在语文学习和阅读方面的依赖性增强,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创设策略
        (一)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
        第一,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制订合理的相关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标准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目标指引。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可以体现语文文本的价值。

教师既要让学生认识生字、运用生字等,又要让学生在文章中体验教学的情境。因此,教学的三个维度是一个完的整体,要将这三个维度紧紧围绕阅读的高效教学展开。第二,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整个教学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结合。例如,在低年级的学生中,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生词,了解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就需要有一定的提升,学生能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文章中的词语自己进行相关的描写。第三,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要科学准确。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将设定的目标进行层次化和具体化,才能更好地实现阅读的高效教学。教训目标的设定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开展美育教育
        我国教育环境中,学生普遍缺失对权威的质疑能力。学生通常对教师的权威性缺乏批判性思考,这对其今后的行为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避免因为宣扬过多的自身观念,而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自己通读、精读课文后,主动思考和琢磨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避免教师做深入剖析后,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观点。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累文本内容中有深意、且描述优美的句子,组织学生积极地深入思考,让学生发现语文艺术之美。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分享美的感受。通过将语文阅读和美育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全方位发展。
        (三)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至关重要。阅读学习能够带给学生愉悦感,这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假如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那样阅读过程就会味如嚼蜡,没有丝毫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阅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开始前,语文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来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导入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调,让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阅读学习的质量。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增强综合能力,拓展思维能力
        阅读并不是只对语文阅读能力做了一个提升,还对于其他很多能力都有帮助,比如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建构以及独立思考。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也有一个正向的积极作用。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家长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知道读书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因为课外阅读有助于语文写作、知识积累、丰富素材,也可以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结束语
        小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教学环境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对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创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不断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其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适应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王丽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54.
[2]李昱.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8.
[3]姚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4.
[4]刘丽娜.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4):43-44.
[5]施明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