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芳
夏津第一中学 山东德州 253200
摘要: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蕴涵着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古人和历史的进程给当今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但是由于当前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乏,对悠久历史普及的欠缺,使得许多学生对古代发展历史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知甚少。这也给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契合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及劳动沉淀中传承至今,其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其表象本身便具有多样性,且个人思维具有一定差异,所以在不同人的心中都对传统文化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但语言是其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能够很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基于此特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正是能够合理将传统文化展现并传承的有效手段,而高中语文也将因融入了传统文化而更加熠熠生辉。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现状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大多数以汉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力度也非常大,在新课标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贯穿必修和选修课当中,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的配合教学,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然而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采用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传统文化讲解不到位,学生只能学到点皮毛,学不到精髓,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例如在古文教学中,将文章不带感情色彩地讲解一遍,并让学生背诵,学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学习速度比较快,与传统文化的教学相悖,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慢慢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传统文化教学只是单纯地停留在表面,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度比较低。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方式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具体来说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要素与关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二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上述界定来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语文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策略的根本方向。同时,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太多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发扬,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已经逐渐成熟,在这个关键时期对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将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将更有助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性与丰富性。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一)以教材为基础,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非常有利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这些文章进行学习能够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成绩的重视程度往往更高,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要想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必须要以教材为基础深入的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拓宽传统文化的契合范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无疑是将语文学科的本质内容重新展现,要想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在教学过程中就得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既有内容进行传授。即在讲解内容的基础上首先增加讲课时间,给予老师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向学生讲解内容,并提升文化教学的综合性,增加文化教学的层次性,只有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思考,对文章背景故事及作者内心想法深刻理解、产生共情,才能够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综合素质人才。
(三)丰富课外活动中有关传统文化知识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传播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举办诗词大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古诗词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思想,举办诗词活动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例如,老师们在为学生教学完某些知识之后,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如老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中华好诗词》《神奇的汉字》等等。让学生在课后的课外活动中能够丰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学生多数都会对电视节目感兴趣,老师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效提升学生课后学习效率,并且让学生课后活动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更加丰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教学质量。
(四)融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要想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仅从课内教材入手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现代社会中,各种传统节日已经被各种“吃货节”所代替,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商业的冲击下已经出现肤浅的倾向,面对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师不妨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组织学生通过赋诗、写随笔、朗诵等形式一同庆祝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的内涵性得以充分显现,让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性得以提升。
(五)教学内容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较为可控,只需根据实践经验与学生反馈不断改进即可,但如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氛围却并非易事。首先应该从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在讲解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时只能吸引少数本就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而其他人则难以集中注意力,为改变该现状,老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更为新鲜的教学手段讲解传统文化,积极使用音视频等工具帮助讲解。例如在讲解较唯美的诗词时可以给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是随着音乐伴奏上课,是学生更容易带入情景;在讲解较热血的古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演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会,在后续指导中再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之与之前所做的准备相得益彰。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具有非常深厚的底蕴,丰富的表现形式,蕴含着伟大的民族情怀。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要将传统历史文化的内容充分的融入其中,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对其形式进行创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推进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敏.高中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路径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0):33+46.
[2]宋琪.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33):10.
[3]刘娜.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华辞赋,2019(10):284-285.
[4]韩辉.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探讨[J].考试周刊,2019(83):63-64.
[5]陈淑会.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华辞赋,2019(09):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