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支承与减速机侧隙调整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30期   作者:赵继泉
[导读] 摘要:回转减速机和回转支承的侧隙大小对整机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不恰当的齿轮副侧隙不仅易使齿轮卡死,还易产生啮合冲击、噪声等,所以为了保证齿轮副的正常工作,必须要保证齿轮副侧隙在合理的范围内。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003)
        摘要:回转减速机和回转支承的侧隙大小对整机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不恰当的齿轮副侧隙不仅易使齿轮卡死,还易产生啮合冲击、噪声等,所以为了保证齿轮副的正常工作,必须要保证齿轮副侧隙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以某型号高空作业车为例对齿轮间隙的调整、测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侧隙;回转支承;齿轮
        1 回转减速机及回转支承侧隙简述
        回转减速器作为工程机械上车转台旋转运动的主要部件,其工作性能对整机的影响巨大,对起重的影响更为突出。在设备回转运动时,如果减速器小齿轮与回转支承齿轮侧隙过大则会回转到指定的位置需要停下来时,减速器输入端在制动器的作用下制动锁死,而臂架由于惯性的作用无法立即停下来,且产生一定的惯性力。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转台及臂架作消除小齿轮与回转支撑齿侧隙的小幅度往复摆动,这种现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是不允许发生的。由于回转减速器与回转支承采用的是齿轮传动,为保证齿轮副工作时齿面之间能有油膜的存在,非工作齿面之间还要考虑到油温变化变形之后齿轮不会因热膨胀而卡死,这又决定了齿轮副的工作齿面间和非工作齿面间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其值取决于齿轮副的工作速度、润滑方式、温度等因素,该间隙一方面用于储油,令一方面用于弥补热膨胀空间。
        因此相互啮合齿轮副间的齿轮侧隙必须选择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才能够使减速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回转结构齿轮副是双向转动,由于齿轮副侧隙的存在,齿轮转向时会产生一定的行程误差,易引起啮合冲击、自激振动、噪声等,技术要求中侧隙又尽可能小。由于回转减速器与回转支承用的是齿轮传动,为保证齿轮副工作时齿面之间能有润滑油膜存在,非工作齿面之间还要考虑到因温度升高变形之后齿轮不会因热膨胀而卡死,齿轮间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
 

        2 解决措施
        综上所述所以相互啮合齿轮副间的侧隙必须选择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够使齿轮副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影响侧隙的因素有很多,既有齿轮齿厚的上下偏差,又有回转减速机与回转支承中心距偏差等,用常规的方法保证齿轮与回转支承侧隙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并不容易。根据上述影响因素,要使侧隙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变啮合齿轮的厚度上下偏差,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选择合理的齿轮副在中心距偏差来保证合理的侧隙。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回转减速机小齿轮和回转支承厂家已形成系列化产品,出厂齿厚上下偏差已经固定,主机厂采购后已无法再对其进行修整,因此主机厂家只能通过调节齿轮副中心的方法来调整回转减速机小齿轮和回转支承之间的侧隙。
        回转减速器在设计时也通常将减速器的安装止口及安装孔位置中心与小齿轮中心(回转减速器中心轴线)特意偏置一定间距△(一般取△为2.5mm,也有部分减速器取1.5mm),该距离称为回转减速器的偏心距(或偏心量)。主机厂在装配时可以通过调节回转减速器固定螺钉旋转至不同的角度来获得不同的中心距,从而使大小齿轮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每种产品的间隙量可能不相同,在相同的产品中间隙大致可以控制在一个区间。当整车装配完成后,通过回转停止后臂架摆动的幅度、摆动次数等可逐渐调节间隙,通过多台调整并记录下其间隙数据,便形成了间隙区间。通过间隙区间的方式进行间隙调整可减少调整次数,减少工作量。
        在实际操作时,难以找到齿轮的中心,中心距并不容易测量。在实际生产中回转间隙便捷的测量方法有很多,比如比较直观的方法,用量具直接测量,直接读数(如塞尺等),不过这种方式测量结果精度较低,对比较精密的装配过程控制较差,所以不推荐此种方式。压铅丝测量法目前应用较为普遍,根据不同的间隙要求选用合适直径的铅丝,在回转减速器及回转支承工作的时候塞入中间进行压紧变形(根据需求取不同长度铅丝),取出铅丝,使用卡尺或其他测量器具对铅丝进行测量,多段测量得到间隙大小,此种方法对比塞尺测量法较为准确且测量难度不大。
        3 结论
        通过对减速器及回转支承齿轮侧隙的调整,使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保证齿轮副工作时齿面之间能有润滑油膜存在,非工作齿面之间因温度升高变形之后齿轮不会因热膨胀而卡死,可以有效的放置上车因惯性来回摆动,从而使上车回转平稳。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周生玉,郭崇嵩,刘延龙.塔式起重机回转支承系统装配工艺研究[C].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机械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10:93-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