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2/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   作者:宋彩芸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历史课堂教学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初中历史课堂更具生命力,保证学生可以获得愉快心理体验,并促进学生成长。基于此,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学校   宋彩芸 718605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历史课堂教学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初中历史课堂更具生命力,保证学生可以获得愉快心理体验,并促进学生成长。基于此,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当今社会急速发展,教育发展定不能落后,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当下,历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且历史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综合性、知识性等特点,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影响,历史学科的教学逐渐僵化,只顾照本宣科,能动性较差,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效率较低。
        一、设置悬念,成功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很重要,甚至这几分钟就决定了这堂课的质量,于是课前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入法有许多种,这里强调的是悬念导入法。一本推理小说、一部好电影往往事先设置悬念,吊足读者或观众的胃口。同样,用悬念导入教学也可以吊学生的胃口。成功的导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被悬念所牵引,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就一直集中在教师的授课内容上。此时犹如教师带领学生去破案一样,教师不断提供线索,指导学生去“破案”,快到下课时,案子终于告破,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嫌疑人”被锁定,学生仍沉浸在案中,意犹未尽。比如教授《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课前导入可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逐渐引入秦的暴政,最终使学生认识到孟姜女夫妇的悲剧是秦的暴政所导致的。
        二、积极应用信息技术
        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历史知识相关的视频,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趣,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曾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相关电影片段,以刺激学生感官;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应用微视频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为学生发放微视频以及导学案,让学生在家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预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创新历史教学模式;最后,初中历史教师应合理应用网络直播教学技术,如在疫情期间,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情境,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为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历史学科本身具有自身的特点,即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历史涉及的时代久远,并且有时历史背景复杂,历史事件之繁多,造成学生对历史的厌学情绪,从而提不起学生对于历史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由此,改变目前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积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中去,积极响应了课堂要求的号召,选取引起学生兴趣的历史故事,并且此故事有利于课堂任务的开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不知如何开头,有时生硬地开始教学课堂,往往不能有效进行,学生一时之间接受不了,无法跟上教师的思绪,容易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大大降低教学质量,但如果教师注重开头的导入,利用历史故事来导入新课程,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听课感受,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跟随教师的思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学生在学习《伐无道,诛暴秦》这一课程时,若教师一开始便直入主题学生手足无措,难免对于课程不感兴趣,也无法跟随教师的讲课步伐,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然而若一开始教师便以秦统一六国的故事为引,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则可以有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四、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应当是教与学的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样的教学内容如果是不同的教师所教学,那么很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学习是提升自我素质的必然需求,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学之前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资料或者查询课本的方式来自我解决问题,若无法自我解答的问题则可以带入到课堂与同学们讨论。当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来解决问题时,则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的主动性。教师则作为引导者把控课堂的走向。最后再通过总结的方式来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以及教学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变化。但对于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改革,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而使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优化自我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莉.试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2019(31):71.
[2]吴远超.浅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2):275.
[3]孔宝华.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9(1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