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2/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   作者:易锋
[导读] 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化学教师不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担任着学生德育教育的辅导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了学生最基本的做人的德育内容。

贵州省晴隆民族中学 易锋

【摘 要】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化学教师不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担任着学生德育教育的辅导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了学生最基本的做人的德育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
        一、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
      1.课堂德育渗透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德育为首,它是一切教育的先导。
      2.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德育实施寓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教学相伴相随相融相合,并有法定时间保障它有效运行。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普遍”“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并伴随学生求学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忽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就是忽视基本的育人功能。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面是笔者在进行“侯氏制碱法”教学时做的一些德育渗透的尝试。
      1.渗透爱国意识。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化学发展史的进一步认识,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振兴意识。“侯氏制碱法”,这是一个以中国人的姓氏命名的发明。在我们国家深受帝国主义欺辱的时候,侯德榜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满分成绩誉满清华园,1913年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再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次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1918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21年他放弃了纽约一家工厂优厚的待遇,接受天津永利制碱公司的邀聘,毅然离美回国,承担起建碱厂的技术重任,出任永利技师长,探索研究出了联合制碱法。他是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了纪念他,我国还发行过侯德榜纪念邮票。通过学习侯德榜的事迹,学生深刻体会到他的爱国之情。
      2.渗透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倡导和弘扬奉献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侯氏制碱法之前,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的索尔维制碱法(也叫氨碱法)。他们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对此新技术一无所知。一些技术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秘密,但大都以失败告终,不料这一秘密竟被一个中国人摸索出来了,这个人就是侯德榜。


他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专著《制碱》,于1932年在美国以英文形式出版,从此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神秘面纱。摸索到索尔维制碱法的奥秘,本可以高价出售其专利而大发其财,但是侯德榜主张把这奥秘公布于众,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这一科技成果,使制碱技术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美国威尔逊教授称:“这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3.渗透坚持不懈的科学品质。
      化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他们都是沿着崎岖的小路,攀登上化学的高峰,他们具有百折不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教师可以此来教育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在探索新的制碱法的过程中,侯德榜设计了许多方案,他带领技术人员,做起了实验。1次、2次、l0次、100次……一直进行了五百多次试验,分析了两千多个样品,才试验成功,使设想成为了现实。侯氏制碱法的优越性大大超过了索尔维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1943年,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一致同意将这一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4.渗透对比分析的化学学科思想。
      在化学课堂,德育当然也要渗透化学本身的学科思想。对比分析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通过对比的方法,在相似中找到差别,在差别中找到变化规律,即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事物的异同,然后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为下一步的判断、推理、归纳和迁移打下基础。
      学习侯氏制碱法很多学生觉得这部分内容难度很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堂上通过对比分析来学习这两种制碱法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索尔维制碱法的优点:(1)原料(食盐、石灰石)便宜;(2)产品(纯碱)纯度高;(3)副产品氨、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4)步骤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缺点:(1)两种原料的成分都只利用了一半;(2)食盐的利用率只有70%左右;(3)有废液排出,主要成分为CaCI2,与NaCI(思考:可否将CaCl2除去后将NaCI循环?答:不可,要除去CaCI2需要加入Na2CO3,意味着把产品又加入到了废液处理中,明显不合适)。相对于索尔维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主要就是克服它的缺点,其优点如下:(1)NaCI可循环使用,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2)无废液排放;(3)副产物氯化铵可作化肥。
      5.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环境有关的内容,适时穿插环境保护问题,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侯氏制碱法中,由于设计了NaCI的循环利用,食盐的利用率从原来的70%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此外,污染环境的副产物氯化钙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农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铵,真可谓变废为宝。
      育德为先,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不论哪门学科,我们的最终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我们应该坚持深入、全面地把德育融会贯通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士英,郭清洁,郭京振.试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2001,(2).
[2]陈发军.课堂德育渗透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徐奕.论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西部,200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