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学会倾听

发表时间:2021/2/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   作者:左春燕
[导读] 新课改要求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情境、充分利用资源,然后围绕任务来展开。任务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内涵为设定一定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合作探索、总结反思,去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有效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美术是一门实用性和创意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才能够有所收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左春燕  101101

        一、案例背景
        新课改要求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情境、充分利用资源,然后围绕任务来展开。任务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内涵为设定一定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合作探索、总结反思,去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有效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美术是一门实用性和创意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才能够有所收获。国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又是独具中华民族审美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所以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立足于当前小学国画的教学情况来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小学生因为受身心发展的限制,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明显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便难以得到提升,再加之从当前小学生国画教学的情况来看,国画教学的创意实践不足,导致了许多师生在进行国画创意实践的过程中目标不明,难以长期坚持,效果不佳等,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针对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小学生国画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进行了探究。
        二、案例描述
        本案例所选择的教学任务是《中国画——学画大熊猫》,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它与《中国画——学画猫头鹰》构成了一个中国画教学单元,本课充分运用墨的干湿浓淡等水墨画的绘画语言来表达大熊猫的特征,旨在通过绘画来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笔墨与造型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国家创意实践热情。具体案例如下:
        (一)发起追问,激趣导入
        大熊猫是小朋友们都比较喜欢的一种动物,所以绝大多数的孩子对大熊猫其实都是非常了解的,为此,我在课堂开始之间便采用了发起追问的方式来导入这堂课。我一边画一边解说:“他有着黑黑的眼睛(老师用重墨侧锋),半圆的耳朵,圆圆的头,椭圆的躯干(老师用淡墨中锋)大家猜猜看是谁?”我还没有说完,学生便异口同声的回答:“大熊猫”,然后我再追问:“你们是怎么知道它是大熊猫的啊?谁能说一说”,因为大家对大熊猫都比较熟悉,所以大家表现得非常兴奋,都纷纷举手回答时从大熊猫的特征方面来看出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根据孩子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再次追问:“请你再细心观察它还有哪些特征?”学生果然灵机一动争先恐后地回答“体态肥硕、黑白相间、眼睛成八字形、鼻子是倒三角形的。”学生一边回答,我一边在板书上出示了此次课的题目——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二)初次体验,获得新知
        美术学习是审美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初次体验,审美获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之前针对大熊猫的具体情况进行简略的介绍,旨在让学生明白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特别的稀有、而且只有我们中国南方有、它有着800万年的生存历史,被称为活化石还常被当作友谊的象征送到国外的动物园。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出示一张张的图片,让学生对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进行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对大熊猫的形象进行交流与探讨。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对大熊猫的感受,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至少让孩子们在绘画之前奠定了对大熊猫的情感基础。盛此时机,我便开始引导学生对大熊猫进行图像识读。首先,我引导学生对大熊猫的结构进行了赏析,让学生初步明确了大熊猫的身躯结构主要包含了“头、躯干、尾巴、五官、四肢(板书)”然后再根据绘画的需要引导学生来对画大熊猫的笔墨情况进行探究。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去进行探究、思考,我采用了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引导:“请大家回忆一下老师刚才是怎么用笔用墨来表现大熊猫的各个部位的呢”学生对于这样的提问有些茫然,但是仍然进行着尝试性回答,此时我发现刚才学生没有仔细聆听,或者说虽然进行了聆听,但是却已经忘记了,所以我一边引导学生回答,一边进行重点板书:头、躯干、尾巴:中锋、淡墨、干笔;五官、四肢:侧锋、浓墨、湿笔。经过一番引导之后,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了一定的识读体验,但是这些还不够,绘画不但需要图象的识读,还需要亲手进行操作实践,这样印象才会比较深刻,鉴于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开启了初次体验,让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进行2分钟画大熊猫的初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我通过音乐增强了课堂的浸润功效,播放了优美的音乐,当音乐响起的时候便开始绘画,当音乐停的时候,便停止绘画。
       (三)进行小结,提升能力
        在学生进行初步体验的过程中,我在教师中进行来回走动,但是并不干涉学生的创作实践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悄悄去观察和发现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记录。初次体验结束以后,我留给了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来对创意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图像识读,加强审美
        美术的主要功用是审美,美术核心素养就需要积极采用有趣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进行图像识读,并在识读的过程中进行下一步的审美。因此我在学生对静态大熊猫的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关于大熊猫的动态图象,以便于促使学生加强审美。首先,我利用拼摆大熊猫给大家说明头和躯干是表现大熊猫动态的关键,然后准备了一些关于熊猫的不同动态的头和躯干的基本型,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进行试画。其他同学在下面也跟着自由的尝试。画完以后,我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赏析和反思。当然,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欣赏自己的画,还需要对名家的画进行欣赏,这样才能够在识读的过程中寻找到差距,才能够进行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带领学生欣赏了大画家吴作人的画的《节不可憾》,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就画的内容、作画的流程、画的用意以及相关的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识读来进行国画创意的想象、国画创意实践中要传达的内容和精神进行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从国画所表达的内容中去感知其中的精神。接着又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所画大熊猫的互相欣赏,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纷纷和自己的小伙伴提出各种交流,以便于丰富绘画的创意。
        (五)再次体验,欣赏评述
        为了提升学生的国画实践操作能力,我再一次引导学生进行画大熊猫的体验,只是这一次要求大家在画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造型,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构建以及用笔用墨的变化。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和自己的同桌构成学习小组,然后形成互相评价,对同学的画作进行欣赏评述,并进行大胆地想象和立意,进行大胆地创作。最后教师邀请大家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贴到“熊猫乐园”里。并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我们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要继续用画笔画出更美丽的动物。”
        三、案例反思
        此次通过任务驱动法来促使学生画大熊猫,让学生在进行国画创意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用笔用墨技巧,让学生在创意实践的体验过程中逐渐完成了图象识读、审美体验以及欣赏评述等。但是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图象识读应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图象识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促使学生在锻炼想象力的过程中拓展思维,为进一步学习而打下基础。
        (二)欣赏评述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评述
        欣赏评述是锻炼学生审美的重要过程,它既能够给学生以灵感,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多的创作方法,然后更加有效地运用到国画创意的过程中,进而提升创意实践的能力。
        (三)关注课堂细节进行用笔用墨深入引导
        此次课中用笔用墨是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将这个环节进行放大,让学生充分融入到用笔用墨的学习过程中,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掌握到课堂教学的精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