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水利局史河总干水利中心 安徽六安 2374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河道治理对于城市水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为改善河道环境积极开展河道治理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文章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现状与河道治理下质量控制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河道治理;质量控制
引言
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重点工程,在雨水冲刷、河道沿线生活及工业垃圾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河道被污染、阻塞的概率增加。近些年国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水利工程建设时河道治理工作也被提上日程。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新要求
首先,根据流域特征科学规划治理。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方面,需以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着手,保障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水资源能够得到最为合理的分配与利用,积极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为河道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总之,在河道治理方面,需结合流域特征来进行河道的科学规划,保障河道治理能够与区域的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持流域内自然生态的平衡。其次,贯彻生态水利的治理。在新时代下,人们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更是要全面贯彻生态水利的理念,加强河道与周边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因此,在生态水利理念下,相关部门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需始终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使用各种种植自然植被等方式来发挥植被在涵养水源、减少污染、保持水土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区域内更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及时发挥该生态系统的适应与调节能力,保障河道流域内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需尽量进行河道宽度与河漫滩面积的合理规划,使得河道的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另外,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新时代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相关人员需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河道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种植高成活率水生植物、投放水生生物等,来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系统的自我修复与适应能力。
2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现状分析
2.1轻视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河道污染与水污染不仅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还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出现了过于重视水利功能的现象,没有意识到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影响。在传统水利建设中大多以防洪抗洪为主要治理目标,与此同时也注重工程的美观性,如果要实现防洪等治理目标就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这些建筑材料虽然治理效果较好,但是对周边的土壤环境和整个地下生态水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之城市用地紧张,河道规划用地较少,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2不合理地占用城市河道
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内部河道,但是城市在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容易出现河道被占用的情况。对城市河道的占用一般都是进行填埋或随意占用,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内部土地资源的短缺。对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来说,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日常进行河道管理的时候,容易出现河道内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现象,导致河道内部水质发生变化,再加上不合理地占用城市河道,使得水利工程河道的治理问题逐渐凸显,影响整体河道体系的日常运行,甚至导致其他严重问题出现。
2.3对河道形态随意更改
在河道的治理过程中,一些部门与人员在治理方案的确定方面,缺乏全面性的考虑,导致在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并未从实际情况着手,河道治理的相关策略并不符合河道的现实情况,存在对河道形态的随意更改现象。比如,一些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方面,采用的是挤占河道表面的方式来进行治理的,这种治理方式下,河道原有的形态无法保持,河道生态系统遭遇了巨大的破坏。
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对防洪要求的提高使得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岸方式,虽然这种护岸结构能够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但是,河道原有生态系统却存在较大的破坏。
3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3.1严格质量管理体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为保证项目管理质量,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工程监理以及合同管理制度等,力争以制度为支撑约束施工行为,从根本上保证项目建设质量。针对整合至国家及区域基本建设计划范畴内的水利工程,均要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法人对工程项目负主要责任。项目建设阶段推行招投标制,要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开展招、投标活动,彰显“公开、公平、公正”与诚实守信的建设理念。项目法人委托有水利工程监理资质的专业监理单位负责完成项目监理任务,监理内容有施工合同实施、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造价成本等。要严格秉持“信用至上”的原则落实项目勘察、施工以及建材购置等工作,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签署合同。
3.2建设组合式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的建立同样是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方式,在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需首先将此区域内的场地加以相应的清理,去除场地内的杂物、障碍物,并将面层加以压实与整平处理。如果在工程现场存在孔洞、淤泥与凹陷,需将这些区域加以必要的处理,填土压实。随后,根据河道治理中对地基土的基本要求,进行碎石垫层与反滤土工布的铺设,浇筑素混凝土墙基础,铺设四联生态护坡块,如果在此施工时存在缝隙,需进行相应的填充处理,最终用素混凝土来进行压顶处理,种植符合区域自然特征的植物。
3.3河流疏浚工作的全面开展
河流的疏浚工作是全面提升河道抗洪能力的根本保障,但是不同的河道自身的水体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出河道疏浚工作的重要作用,实现区域河流流速的提升,结合不同的河流特点,逐步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对河流进行抗洪能力分析,快速处理河底的淤泥,确保河道本身有良好的通航能力。可以利用大型挖泥船,实现河道内部淤泥的全面清理,逐步开展河道淤泥的疏浚工作,河道底部的残留混凝土块和残桩等固体物质必须进行及时、全面的清理,实现清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特定的位置进行挖掘,实现挖掘位置深度的全面控制,做好挖掘前船体的控制,减少挖掘中船体的移动。
3.4加强生态河堤建设
生态水利设计工作人员首先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规划,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做好河道相关数据的测绘测量工作,精准找出河道中心线并布置位置。其次,分析各个河段弯曲处的冲击力并作为优化河道形状的重要依据,合理控制河道的宽度,保证各个河段的过流能力。最后,施工人员要扩大河流浅水区域的面积,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为河道以及周边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栖息场所,从动植物链角度出发,渗透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加强生态河堤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河道的小气候环境,调节城市空气环境,优化水分条件,另一方面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促进城市化的绿色发展,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尽可能恢复城市河道的原有景观,还起到了良好的防洪抗洪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项目治理一方面有益于强化我国水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程;另一方面能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优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积极开展生态护坡与河道治理工作,提高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项晨,张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03):1394.
[2]徐彦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00(014):204.
[3]胡什图.河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内蒙古水利,2017,000(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