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声 诵读有请”小组展示课设计思路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   作者:李玉瑶
[导读] “诗词有声 诵读有情”小组展示课的设计是我在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特点和高二年级学生学情基础上展开的。以下,我将主要从课堂准备、执教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简要梳理本堂小组展示课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新的体会。

山东省济南中学    李玉瑶   250000

        “诗词有声 诵读有情”小组展示课的设计是我在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特点和高二年级学生学情基础上展开的。以下,我将主要从课堂准备、执教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简要梳理本堂小组展示课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新的体会。
        一、课堂准备
        在“诗词有声 诵读有请”小组展示课的备课过程中,我主要从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特点以及高二学生的学情三方面入手。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小组展示课的前一堂课,我将全班同学按照座次分为四组,让他们自行商量每组所负责的诗词。选择完自己小组的诗词,我便把剩余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工合作:小组主要任务是呈现出本首诗词的朗诵。可以配乐,可以齐读,可以吟唱……每个小组找出一到两名主讲人来为同学们简要讲解本组所选的诗词,除此之外,主讲人还要介绍本组诗词诵读的主要特点,分工原因等。
        在组织同学们分组的过程中,我一直提醒学生尽量让本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在我心里,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被隔离在课堂之外,坐在教室“陪”着其他同学学习。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推选主讲人,分工朗诵的诗句。我注意到他们先把容易读错的字音标注下来,有的还查字典确认。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我心里暗想:自己查字典确认的那个字音,应该永远也不会读错了吧。下课之前,已经有两个小组的诵读有模有样。我告诉他们在课下也可以准备,这样就能在下堂课中表现更好。
        选择性必修的教学,要在关注共同基础的前提下,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选择诗词时,组与组之间可以根据本小组成员的特长和特点进行选择,分工合作时,小组成员也是各尽所长,能讲的讲,能诵的诵,能唱的唱。所以我设计的小组展示课,重点不仅仅在展示课堂上小组之间的呈现,还在于展示课之前学生们的准备工作。
        古诗词诵读单元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选择性必修的学习任务是在必修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学习必修教材中的古诗词时,老师带同学们深入挖掘,一首一首学下来。而在选择性必修中,我则更侧重学生对诗词的自我感知和整体理解。“诗词有声 诵读有请”小组展示课堂的教学设计是我在群文阅读和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群文阅读和单元教学的方式可以整合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让学生更好地衔接和整合所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将所学迁移到课外。在分组时我就考虑到,学生会不会只准备本组所选诗词而忽略其它篇目。这个问题也引导我在小组展示后,特别地让其他组的成员来评价,并注意在本组诵读完成后,让其他同学也“趁热打铁”地诵读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粘合剂”,很好地连接了展示小组和其他同学。
        高二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转折点。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语文知识储备、诗歌鉴赏能力等较高一和初中时期都有了大的进步和提高。


并且,在高一年级时,古诗词诵读单元是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分析和学习的,高二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词诵读的技巧是有一定基础的。所以,基于高二学生诗词学习的学情,我设计了这种小组合作准备和展示的课堂形式。
        二、执教过程
        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起初我是有些紧张和忐忑的。我担心主讲人讲不到重点上,我担心学生的诵读把握不好诗人的情感,也担心他们的诵读形式单一,让人厌倦。但当我看到第一小组诵读《无衣》时,我的担心和紧张就全然消失了。学生们的诵读铿锵有力,情感饱满;主讲人虽然有些紧张,但完全不影响整体的效果。我看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课的表情,就知道听自己同学讲课比听老师讲课要有意思的多。期间,我负责给小组播放配乐,他们一个眼神示意我打开音频,我就打开音频。虽然这个过程我只是机械地配合了他们,但我竟然有一种奇妙的参与感。那一刻好像自己也是小组的一名成员,为自己很好地完成了组内任务而感到骄傲。
        第一小组展示完成后,我让其他组的成员进行点评。同学们能客观地评价小组的展示,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到自己对诗词的把握和理解。紧接着我又让本组成员自己谈一谈诵读的感受。学生提到,在诵读的过程中,他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名即将上战场杀敌的战士,这样就更能把握住“与子同袍”的那种豪情了。我想这对所有同学都是一种很好的启发:读苏轼便把自己想象成苏轼,读张若虚便把自己想象成张若虚。我紧接着引导他说出本首诗的层次感,趁着对这种豪情和层次感的理解,让全班同学一排排一遍遍地,边诵读边感受《无衣》中的同仇敌忾的豪迈和层层递进的情绪。
        课堂一点点推进,一个个小组到讲台上来展示。我注意到,每个小组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没有参与本小组的展示和主讲。我便特别地在评价的环节让这些没有参与展示的同学起来点评。他们在评价小组的展示和主讲的过程中,有了课堂的参与感,不再感觉自己与本堂语文课隔绝开来了;同时也在老师为其创设的语言情境中提升了自己。有的同学在点评时候的评价有根有据,让人能够看出他们自身对诗词情感和诵读的把握。有少数同学的点评说不到点上,泛泛而谈,这时候我便让这位同学带着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读一读这首诗。他在读的时候,完全把自己的情感带入进去,非常精彩。这也告诉我,可能有的学生很难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全部讲出来,但是他在诵读诗词的时候,却能够用自己的语气、情感等把他对诗词的理解传递出来。这何尝不是语文课的收获呢!
        三、教学效果
        小组展示课结束后,同学们热情不减,围着我跟我交流这节课的感受。
        古诗词诵读单元的小组展示课从“单篇”引向“群文”,让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由零散学习走向系统建构,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典型课堂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与诗词诵读相关的认知架构和技能方法,思维得到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也在诵读和感知的过程中有所提升。我们班的小组展示课除了收获了学生们的心满意足和我自己的小小成就感,也收获了期中考试的优异成绩。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我重要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慢慢地敢于表达,勤于表达,善于表达。做老师的,就负责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情境和展示的舞台,然后看着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欣慰地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