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经典,培育民族精神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   作者:王志华
[导读] 中华民族的诗词,源远流长,韵味深邃!当下,红遍南北的“经典诗文朗诵”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增强了美感,而且增强了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在中小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更能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陕西省城固县城关中学  王志华   723200

摘要:中华民族的诗词,源远流长,韵味深邃!当下,红遍南北的“经典诗文朗诵”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增强了美感,而且增强了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在中小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更能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传统优秀经典作品  经典诵读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道德与法治 爱国主义  与时俱进!
        近年,中华经典诵读,已成热点,从央视到地方舞台,从机关到学校,经典诵读红遍大江南北。我自己也深深的感觉到她的魅力!!!我认为,在校园内开展中华经典作品的诵读,不仅能增长知识,能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培养节奏美,增强艺术美 ,更能提高青少年的情感素养、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民族精神。 
        比如,经典之作《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情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不仅指出了人情的本味,同时,强调了教学与学习的关系,学习与成长的关系,年少时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学知识,如何讲诚信,如何孝父母,如何亲社会,而且,其许多内容都是积极向上,散发正能量的!也是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科学习的内容。
        又如,经典作品《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凡音,信先行,诈与佞,奚可焉……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音大……”。其内容就是要培养一个人的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等优秀品质。


经过诵读,让这些优秀作品的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优秀的作品,来源于几千年前的先民,一辈辈,一代代,口耳相传,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和睦着我们的关系,沉淀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些作品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我们《道德与法治》科要求学习的。比如,给父母端茶递水,体谅父母的辛劳,关心父母的健康,尊老爱幼,对父母有礼貌,热爱劳动,等,都是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从守规则到守纪律,再到守法律,也是我们的课程内容,从爱家到爱家乡,再到爱祖国,更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求。
        又如,宋代抗倭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歌。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狠,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通过诵读,此词的慷慨悲壮,激越高亢的节奏,爱国情,匈奴狠,驾长车,食肉饮血,誓与胡虏血战到底的责任感,使命感充满心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激励多少华夏儿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再如,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多少读者都被大师的荷塘美景深深的陶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和花都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是罩着轻纱的梦……”。美到了飘飘欲仙,如此的如梦如幻的美感,就是通过中华优秀的汉字、汉语文化来表达的,不仅让青少年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还潜移默化来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觉悟,爱国行动!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开展校园经典诵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早日实现中国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