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人格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   作者:郭娟
[导读]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最终的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格教育,从而发挥出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特点。本文通过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析,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教学中的人格指向以及审美塑造进行分析,促进二者的融合,使中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能够上升。

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   郭娟   063000

摘要: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最终的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格教育,从而发挥出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特点。本文通过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析,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教学中的人格指向以及审美塑造进行分析,促进二者的融合,使中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能够上升。
关键词:审美与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双重指向
        前言:
        中学语文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格塑造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最终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性格。本文通过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双重指向,对于审美与人格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朝着更加创新,具有审美与人格的培养力度发展。
        一、品味教材,挖掘课文中的美感,提高学生美的享受
        (一)寻找自然美
        在中学语文的教材课文当中,蕴含着很多的自然美。自然美的含义是指自然事物以及人们想象中的美的存在。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对于课文内容的运用,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美的存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作者对于春天的自然美景进行了丰富的描写,通过文字的表达,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春天到处一副春机盎然的景象。通过作者的文字描写,能够给人更加纯粹的美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内容,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能够对于心灵中的一些功利的观念进行摒弃,激发起纯洁高尚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性格以及思想都能够受到陶冶和熏陶。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工作内容,通过对于自然万物的观察与了解,不断地发现其中蕴含的美感。
        (二)感悟艺术美
        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除了自然美之外,学生还要不断地感悟艺术美。艺术美的含义是指自然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美感的集中表达,也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艺术的美都是来源于生活之中,但是又不是生活的全部表达,通过一些文学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描写,就能够将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事情描写的震撼人心,这就是文章的力量。比如:《济南的冬天》中,对于济南冬天的气候的描写,作者运用了多个地区的天气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让人能够感受到身临其境。这都是由于作者的文章构思独特,语言使用精巧尽管质朴却打动人心,整体的结构设置通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止要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更是要感受到文章中表达出来的作者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文章之美,生活之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二、借助文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实现学生人格的塑造
        (一)塑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除了对于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之外,还要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健全的人格培养加以重视。在中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以为社会不断的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遵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关注,既要对于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进行培养,又要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人格是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学生具有了健全稳定的个性特征,才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我,形成一个完美的人格。


因此,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对于学生的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人格塑造是语文教育的责任
        中学语文教学是具有显著的人文特征的,所以语文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由景入情,以情观景,通过语文课文中所描述出的美好世界,对于文中的景色和人物都要倾注情感,使文字的力量能够打动自己的心灵,使学生能够对于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最终能够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语文教学中,能够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让学生的认知逐渐由感性走向理性,并且能够正确的认知文章中的含义。最终能够使学生将文中的人物言行作为自身行为处事的准则,促进学生远大理想的建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通过中学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情操,并且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更加正确的思想观念去对待自己的人生。
        三、教学是审美与人格的完美统一
        (一)调动教师美的情感感染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中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教育学科,而是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学科,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一些概念以及知识的灌输,并且通过说教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而是要通过自身的情感表达,以及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中蕴含的道理以及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语文知识中蕴含的情感,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自身,完善自身。从而,让语文教学能够做到以情动人,使学生的心灵能够感受到启发,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能够逐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以自身美的情感打动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的过程感受到美的情感,最终养成健全的人格素养。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塑造健康人格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使学生能够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的事迹文章,通过这些任务对于事业,科学以及真理的追求,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秋天的怀念》中,作者是一位瘫痪的特殊作家,但是在文章中,却表达出了他与病魔一直在抗争,永不放弃的心态,并且,通过文中亲情内容的表达,使整篇文章十分动人。这样的文章就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文中人物的行为思考,受到启发,使自身能够拥有健康的人格。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所以语言的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于文字的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地感受文字带来的美,并深入的思考文字中带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中学阶段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中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格塑造进行培养。语文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不论是阅读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和写作教学,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发挥出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以及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中蕴含的美感与道理。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不断的形成良好的审美以及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性格养成,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牛永旺.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9(09):78-79.
[2]彭倍.针对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05):88-90+94.
[3]张喆.自媒体视域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实践[J].才智,2017(19):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