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 李传 侯影飞 刘欣梅 李军 刘义 严文娟 266580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制定适宜的实验室管理办法一直是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室设施建设经费的不断增加,人文因素将逐渐取代硬件问题成为实验室管理办法研究的重点,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偏低也成为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实验室管理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剖析解决实验室现存问题的难点和关键,提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该办法的实施提高实验室队伍的工作热情,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高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推动实验室的良性发展,为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教学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 642.0
Research on management method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laboratori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eople oriented"
LI Chuan, HOU Yingfei, LIU Xinmei, LI Jun, LIU Yi, YAN Wenjua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dao 266580,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how to formulate appropriate laboratory management method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earch. With the increasing funding for laborator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human factors will gradually replace the hardware problem to be the focus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he low enthusiasm of experimental technicians and low work efficiency have become the cor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urgently resolved at this s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key points in solv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laboratory, and puts forward the "people oriented" management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laboratory, aiming to improv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laboratory team, stimulat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experimental technicians, use laboratory resources efficiently,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ies,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People oriented; University teaching laboratory; Laboratory management method; Experimental technician; Implementation plan
教学实验室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基地,不仅需要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工作,还需承担实验室开放、大学生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设备、教学与科研结合以及社会服务等多项任务,因此需要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的实验室队伍作为有力支撑[1, 2]。然而,受到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重课堂轻实验”、“重建设轻管理”等观念的影响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始终处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边缘,存在队伍组成不合理、待遇偏低、发展渠道受限、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3, 4]。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业认证的持续进行[5, 6]各高校对教学实验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受认可程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7]。但是,各专业的迅速发展和实验室硬件的提升并没有给实验室队伍建设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涉及实验室队伍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仍难以根本解决,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对自身发展的定位仍不明确,实验室队伍较低的工作积极性不足以支撑实验室各项职能的圆满完成[8],因此,设立以“人”为核心的实验室管理办法成为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提升实验室队伍工作质量的关键。
1.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现阶段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的提高逐步解决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通风、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人员办公条件等多方面的硬件问题,但从实验室开放、自主研发设备、大学生创新等多项考核指标来看,扩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所带来的成效并不明显[9]。显然,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已不是落后的实验室条件,而是缺少一支充满工作热情的实验室队伍,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关注重点也应该相应地从硬件问题转向人员问题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而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被认同感的缺失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被列为“教辅”人员,在一线教学单位的地位相对较低,一直处于师资队伍建设“边缘化”的尴尬位置,与专任教师多样化的“人才发展计划”和“人才引进项目”相比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培养和引进措施[10]。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调研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普遍认为他们在参与实验教学或教学项目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实验员”这个并不被实验技术人员认可的称呼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一些专任教师的心里[11],他们所进行的工作常被不公平地认为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蓝领工作”。被认同感的缺失逐步降低了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上的自信,增加了他们在与专任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业务交流与接触时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不愿主动地参与本科教学工作之外的各项实验室提升计划。
(2)付出与收获的不匹配
早期,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职责主要是维护实验室卫生与环境,保证实验设备、药品的正常使用,辅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职责明确,任务单一[12]。但高校职能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赋予实验技术人员新的工作内容,实验技术人员的职责不再局限于辅助,更多的是主导,包括本科实验教学、新设专业的教学实验开设、新进实验仪器设备的调试与使用、实验室信息化、虚拟仿真教学、自主研发设备、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安全等与实验室相关的各个方面[13]。然而,工作强度的大幅度提高并未带来相应的绩效或薪酬的提升,部分学院对实验技术人员采取的“1.0”年终岗位考核制度(即完成全年工作未出现教学事故,则拿1.0绩效)使实验技术人员更加弱化了对工作量的重视程度,产生“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消极态度,对新增的任务和需要承担的责任相互推诿,因此不能有效地完成实验室各项考核指标,难以达到上级单位对教学实验室的期望和要求[14]。
(3)受限制的晋职制度
在大部分国内高校中,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最高级为高级实验师,相当于专任教师的副教授职称[15],但与教师系列的晋升条件相比,高级实验师的晋升要求相对较低,竞争较小,满足高聘条件的大部分实验师在2~3年内都能完成晋升。然而,作为实验室建设主力的实验师们在完成高聘的同时,也丧失了在职称上再进一步的可能性,在职称方面没有了继续追求的动力,他们的教学论文、专利、教改项目等各类支撑实验室建设的成果数量急速减少,甚至消失。
综上所述,当实验技术人员在幸福感、利益和名誉三方面都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时,就不可能愿意主动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实验室建设。
1.2 解决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现存问题的难点
大部分高校的各级领导都基本了解教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教学研究工作者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如敦促学校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明确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健全相应的激励制度等[16],但这些方法和建议更像是一种宏观的期望,而不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没有提出具体实施的方案,缺乏可执行性,这是因为在解决这些现存问题过程中存在2个难点。
(1)可控资源的缺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控资源的缺乏使激励制度的建立成为空谈,如何寻找合理、合规的资源是解决实验室管理现存问题的最大难点。实验室管理经费大部分为支撑实验室运转的实验材料费和仪器设备维修费[17],少部分可用于实验室活动开支,除此之外,大部分实验室管理无其他经费来源,无法支撑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激励或奖励制度。
(2)成功案例的不可复制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老话在教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并不完全适用。在国内高校调研时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实验室管理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仅少数如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18, 19]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是极为成功的。这些教学实验室在建设前期拥有大量经费和人员的投入,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已形成成熟的实验室管理和发展模式,设备的自主研发及校企合作模式为实验室带来了丰富的可控资源,基于实验室发展产生的各类成果也吸引着大量专任教师主动参与实验室建设,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支持着教学实验室的持续稳定发展,其管理水平和达到的程度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高校。然而在现阶段,这些高校在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方面的成功并不具备可复制性,因为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不具备相似的发展环境,也没有相应的可控资源和人力投入,这些现状使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实验室发展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地位,既要响应学校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大力开发实验室功能的政策导向,但同时又找不到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
1.3 解决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现存问题的关键
从目前国内高校建设的总体规划来看,高校资源将更多的集中在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将围绕“双一流”的各项指标进行[20],高校无法从学校层面提供足够人力及物力资源去解决教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因此,实验室建设负责人只能依托现有资源从管理办法入手解决教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下3方面。
(1)向“人性化”管理理念转变
大部分实验室在制定实验室管理方针或制度时,是以学校对实验室的要求为核心基准的,较少考虑实验室技术人员能否达到,如何达到等问题,文件中存在的大量“要求”、“必须”等字眼使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潜意识就开始抵触。而换一种管理理念,以学校要求为基础,以实验室技术人员需求及实际情况为核心基准去制定相应制度,从管理角度去维护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权利和权益,这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与学校要求并不相悖,反而更能得到实验技术人员认可,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合格的完成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更愿意圆满完成工作并有所创新。
(2)以人为本,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人员的行为守则,可以决定实验室工作效率的高低以及实验室建设进度的快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套优秀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增强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反之则就是一纸空谈。执行该制度的是“人”,更多的是实验技术人员,因此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制度的可行性及功能性,并在实验室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把握以下3点:①务实不务虚:管理制度不是空话,不是形式,不仅是目标是期望,更多的是具体可行的方案,不要“阳春白雪”,而要“下里巴人”;②目标明确:各项制度要明确设立的目标,不含糊,不似是而非,能够让执行者有确切的工作思路;③以人为本:制度设立要充分考虑现有人员的水平、能力和发展前景,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和内容,做到公平与公正。
(3)打破陈规,争取可控资源
上述两个方面均是从思想认识或情感上增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认同感,以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质量,但单纯采用这种“软”性方法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有“硬”的、实际的资源进行辅助。但可控资源一直是实验室建设负责人的“短板”,奖惩制度能否实行完全取决于上级部门是否下拨一定的奖励经费。这种被动的态度不能保证实验室可控资源的充裕和连续性,也跟不上实验室发展的步伐,必须打破陈规,主动争取,不仅从院系、部处争取可控资源,也要走出校园,积极地从社会中拓展资金来源,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走出实验室管理的死胡同,使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
2 “以人为本”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初步研究
通过对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分析,笔者结合国内部分高校调研结果及所在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室管理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从以下5个方面对“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2.1构建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的实验室队伍
以学院实验技术人员为主,成立负责学院所有教学实验室日常管理和规划发展的实验教学中心[21, 22],可从2个方面促进教学实验室发展:一是有限物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中心可对所有实验室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整,对各专业相似实验进行合并升级,更加高效地使用实验室资源,并且更有利于各级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成果的申报;二是有限人力资源的积极调动,中心的成立有利于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他们可以在这个集体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可以参与规划中心发展的方向和进度,其职业发展与中心发展捆绑在一起,使他们更愿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中心在各方面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2确认实验教学中心核心领导成员
为实现上述由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带来的2个优势,最重要的一点是组建一个有活力、有经验、有魄力、勇于奉献的中心领导班子。“有活力”意味着能给中心带来热情,散发正能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心的成员,改变集体的精神面貌;“有经验”意味着了解实验室、了解实验技术人员,了解中心成立后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有的放矢,把中心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有魄力”意味着敢于发言、敢于决断,无论在学院还是学校都能够以事实为基础,为中心争取合理的地位和资源;“勇于奉献”意味着中心领导成员愿意牺牲自己部分的科研甚至私人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中心的管理和发展中去。这样的中心领导团队才能既当好上级的“传话筒”,也能做好群众的“发声器”;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才能既“管”好中心成员,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也能调“理”实验室存在的顽症,清“理”淤结,使实验室健康发展。
2.3重视与教职人员交流
实验室的职能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发展的,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如此,除了在学校和学院教代会上提出提案外,中心应该鼓励教职人员针对实验室问题多提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必须重视定期与教职人员面对面交流。单纯采用以纸质或电子文件提交建议的方式效果不佳,其原因主要有2点:①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一般较为复杂,难以通过简要文字表达清楚,使受理人员很难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②教职人员提出的很多意见或建议都超出受理人员的职权范围,无法制定解决措施,但该情况常不能及时反馈给提案人。上述2点原因使很多教职人员认为提案已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因此逐渐不再关注。因此在鼓励提交书面意见的同时,必须辅以与一线教职人员定期的直接交流,这是掌握实验室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甚至在问题出现前就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重视与教职人员交流是促进实验室良性发展,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有力保障。
2.4发展可控资源来源,落实奖惩制度
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是激发实验室队伍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除年终教学工作量考核外,奖惩制度还应包括可帮助提升实验室水平及辐射效应的所有工作,如信息化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实验室开放、自主设备研发、接待夏令营及企业观摩等,使教职工们在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的同时,能主动参与实验室建设。落实奖惩制度的关键在于中心能否拥有可自主调配的可控资源,除上级部门不定期的投入少量奖励经费外,中心可从以下3个较为可行的渠道争取可控资源:(1)向学校教务处争取实验室开放经费:用于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的材料使用和人员劳务补助,可缓解或解决实验室开放涉及的安全卫生责任、材料消耗、设备维护、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等一系列问题;(2)向学院争取每年一定的自由工作量(学时数):由中心讨论后可赋予如自主维修设备、接待参观及讲解等无工作量体现的实验室工作,可鼓励年终工作量不足的教师主动参与;(3)向企业争取科研经费:以中心教师为团队,与设备、仪表等企业签订科研合同,通过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和对相应实验设备的充分了解,帮助企业对实验设备、仪表等进行设计、升级,部分研究经费可以绩效形式按奖惩制度中的方案奖励参与人员,可激励更多人才主动积极地参与实验室建设。
2.5 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工作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落实奖惩制度的基础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涉及的其他内容也可以随之完善,包括如年度工作量要求、仪器设备维护要求、教学实验规范化要求、实验室卫生及安全规范等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如实验室开放准则、实验室安全责任划分制度、仪器设备维修申报制度、常规实验材料领用制度、易燃易爆气体和危化品的领用及使用申报制度、实验室发展建议提交流程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也应同样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多的考虑执行者意见,结合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要求进行制定,这种方式更能得到基层教师的认同,使得各项制度的执行水到渠成。
3.结束语
缺少了人员参与,再好的设备也会变成废铁;拥有了人员参与,废铁也可能成为有用的设备。在高校教学实验室硬件条件差别逐步缩小的今天,能否更好地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创新能力成为能否使本实验室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关键。根据高校自身特点,设立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增进实验技术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并激发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为高校教学实验室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洋洋,黄凯,张黎伟,等.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实验室管理数据一体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7): 282-285
[2]张海峰,毛建瑞,刘一. 创新人才培养视阀下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11): 246-251
[3]尤祖明,路贵斌,胡晨. 基于综合改革视角的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3): 257-260
[4]崔同科,李本贵. 高等学校实验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2): 129-130
[5]闫文青,吴志方,刘升. 审核评估促进一流本科建设推动本科教学的思考[J]. 中国冶金教育, 2018, (5): 27-29
[6]钱慧敏,李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我国高等工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5): 166-168
[7]周学兵,徐蕾,陈峥嵘. 普通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2): 243-245
[8]刘湘梅,胡波.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探析[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7, 15(3): 131-134, 154
[9]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等. 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2): 1-3
[10]韩宇男,吴伶锡,周并举. 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30(7): 224-226
[11]贡海俊,殷凯,董昊. 工科实验室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9): 221-224
[12]周银环,黄海立. 高校实验室职能及其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6, (4): 82-84
[13]赵筱萌,黄体冉,王文平. 浅谈高校教学型实验员的责任和素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 (44): 19-20
[14]沈舒南,黄刚,卢子芳,等. 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11): 242-245, 282
[15]陶宏光. 新形势下政法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与发展刍议[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8, (3): 112-115
[16]朱榕. 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3): 278-282
[17]周娟,陈雯,孙成明,等. 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校科技, 2017, (12): 23-24
[18]侯德俊,孙晓志,张社荣,等. 天津大学实验室运行管理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8): 4-8
[19]吕海霞,虞文亚,尚龙安,等. 联合实验室助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9): 211-214
[20] 高红梅,刘义全,李印川.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队伍建设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6): 251-255
[21] 高立民,罗鸣,赵恒新,等. 探索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新机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4): 241-244
[22] 李传,王振波,刘欣梅,等. 石油化工与装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37(5): 162-167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及配套设备建设”(SJ-202009);山东省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共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与改革”(M2018B369)
[作者简介]李传(1981-),男,汉,江西九江人,副教授,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重质油加工、实验室管理;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电话:18653245509、E-mail: lichuan@up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