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铁达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528414
摘要:环境检测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检测环境样品,并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质量管理,提升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当前,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检测工作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消除环境监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的各项因素,本文对实验室样品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些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不断的提升样品的管理措施,提升监测的质量以及水平。
关键词:环境检测;实验室;样品管理;质量
引言
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贯穿着整个监测过程,在采样、保存、分析、质控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了环境监测的结果,也保证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稳定进行。为了做好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工作,保证监测质量,相关部门应该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作出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让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的分析结果更加精确,让环境检测实验室可以稳定高效的运行。
一、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
样品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各类的样品进行高质量的管理,能够使得获得的监测数据更加的可靠。对于样品管理的各项环节应该更好的规范,使得测定的结果可信度更高。
1.样品的采集
采集样品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的了解环境监测任务的各项要求,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做好采样的各项准备,制定正确的监测方案,并且正确的进行工作的实施。采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多项设备的辅助,同时做好安全措施,采集完成后,要做好记录,若是存在遗漏或是错误等问题,要及时的进行补采。
2.做好样品的运输以及交接。
采样的完成之后,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保证样品的稳定性,避免样品污损、丢失等等。应该将样品进行妥善的保护或是密封,并且加以固定,避免强光的照射,进行低温运输,以防变质。装水的容器要妥善保护,一些气体样品要使用专门的气体采样箱来盛放,同时接收的过程中,做好样品的核查工作,同时做好交接的记录,若是发现样品存在异常,要如实进行记录,并且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3.做好交接完成后的保存工作
由于一些水样在从采集到分析的阶段可能会由于物理、化学还有生物的作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采集之前应该提前了解,并且根据样品的性质还有组成以及适应的生存环境等,选择适合保存的方法还有保存剂。不同的水样的保存条件还有保存方式都可以按照相关的管理技术规定去进行样品的保存。
4.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室样品的管理
除了做好一些日常的普通工作之外,还需要根据样品的形态、特点、数量等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首先可以建立科学的样品识别区,根据样品进行分区存放,并且按照标志,进行分区存放。将固体样品、污染源样品、气态样品、检测完成样品等等,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区域,同时运用不同的样品标签进行区分,同时,对于一些不同类型的样品例如污染严重以及有毒和具有腐蚀性的样品也可以运用比较醒目的颜色标注出来。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样品容器进行存放,例如水样中含有Na、Mg等元素,对于这些元素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避免使用玻璃容器。一些容器内壁会吸收或吸附一些待测的成分,检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等等。
5.依靠科学的样品管理制度进行样品管理的约束,和安全的管理
由于实验室中的样品种类多、形态多样,一些污染源还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因此制定完善的样品管理制度也是十分的重要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对于工作人员的造成的伤害,一些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物质样品需要根据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检测完毕之后剩余的样品也应该妥善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二、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质量控制环节
1.人员
(1)应依据实验室发展规划,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及方案,不断提升人员能力和水平。培训内容应包含国家律法规定和内部规定、认证认可有关准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专业理论、安防知识、检测操作、检测标准、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评定等。
(2)通过各类考评,确保人员持证上岗。重点岗位的操作人员应进行上岗考核,通过后实验室才能实施授权;特殊岗位人员应先接受具有相关资质的部门培训并获取相应证书后,再由实验室对其实施授权才能持证上岗。
2.设施设备
实验室应当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构建相关流程及要求,如设施设备的采购和验收、管理、使用、维修、报废、检定或校准等,落实好设施设备的质量管控,应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相应要求严格实施,保证实验室所使用的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设施设备的功能和状态满足要求。
3.样品
样品管控是检测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检测工作全过程,也是检测过程中控制重点,强化实验室对样品的管控,对于实验室质量管控能力提升意义重大。因此需建立可控、有效、操作性强的样品管控流程,应配备具备一定能力的样品管理员对样品实施管控,确认样品信息及状态,接收或拒绝样品,粘贴唯一性标识,按照要求入库存放,监测并记录样品库环境,检测完成后样品退库等。
4.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重要依据。实验室应当按照相关产品技术要求或准则,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应优先使用现行有效的标准方法,并应及时跟踪方法的变化。应及时编制或修订相应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认检测操作流程、设施设备规范、样品制备、数据处置等符合相关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有效性。
5.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开展检测工作重要前提,包括内部环境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实验室应保证其检测环境符合有关检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环境条件实施监控和记录,如出现异常时,按照体系文件规定及时处置,防止对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此外,还需要保证检测环境的安全性,对于涉及有害化学品、生物安全等对人身健康有威胁的因素实施管控,对检测活动形成的液态、气态、固态的废弃物以及噪声实施控制。
三、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
1.内部审核
通过开展实验室内部审查,可以自查自纠、研究成因,从而获得针对性强的措施,进而不断优化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应根据相关过程的重要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过去的审查结果等进行策划。常规内审应依据年度计划实施,一般每年应不少于一次,特殊情况可增加内审的频次。
2.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最高层管理人员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管理评审的频次一般为12个月,如果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质量管理体系需大幅调整时可增加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应包括:政策法规和实验室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质量目标的可行性、工作流程的适用性、质量管理和监测人员的汇报、内审结果、客户反馈机投诉、外部审查结果、工作内容和类别的调整、质量管控情况等。
3.纠正与预防
实验室应在发现并核实不符合问题后,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根据实际发生的问题开展深入分析,必要时调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从而预防或减少检验工作中的不利影响或潜在不符合。通过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达到不断改进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结语
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科学的样品管理,保障监测的质量对于整个环境监测体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结合各项控制的方法,科学严谨地做好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
参考文献:
[1]毛雨廷,贾云霞.环境监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中应用分割样品检测的必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2):222-224.
[2]王琴琴,薛天宇,高帅鹏,等.环境监测与产品检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在化学分析过程中的异同[J].广东化工,2017,44(19):102-103
[3]许震,张峰,吴红星.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