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511500
摘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无公害水稻作为水稻栽培的主要研究方向,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重点。本文立足于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现状分析,结合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的影响因素和重要性,对我国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产;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一、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的影响因素和重要性分析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食用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绝对的影响作用,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给水稻的高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水稻的品质也要求更高,综合起来就是水稻的高产优质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落到实处,要有效提升水稻栽培技术以实现高产优质的获得。对水稻栽培的优质高产获得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从内因来看,主要是水稻的品种及种子的品质,这是基本的因素;从外因来看,包含的方面相对较多,主要有栽培的田间配置水平、栽培方式方法、水肥管理、田间日常管理以及适时收获等方面,外因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为的操作。
二、水稻栽培现状
1.生长周期较长
作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可食用谷物,人们对水稻的需求较大。北方地区栽培的水稻兼具颗粒饱满、营养价值高还有食用口感佳等优点,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与喜爱。需要注意的是,在北方,受温度、光照等因素影响,无公害水稻的生长周期往往要长于南方地区,且产量有限,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合理应用,通过创新栽培技术的方式,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使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及市场具有的需求。
2.自然条件的制约
作为诸多草本植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无公害水稻的生长条件,往往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条件包括水分、光照和气温。地处黑龙江省的龙江县,气温差异较南方地区而言更大,冬季较为寒冷且光照并不充足,地势平坦程度不利于水稻生长,上文所提及的种种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公害水稻的产量。也就是说,在水稻栽培方面,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工作人员应对适合无公害水稻栽培、生长的条件具有系统、明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适用于该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3.病虫害威胁水稻的生长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包括稻瘟病、赤枯病以及纹枯病,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近几年,无论是发病面积还是发病规模,与过去相比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如下:生态环境恶化;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尚未得到普及;栽培面积被不断扩大。保证无公害水稻得到高产栽培的关键,是从源头处削弱病虫害可能给水稻产量、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工作人员分析导致病虫害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提高优质水稻产量的策略
1.选择优质的水稻种子
水稻种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优质的种子能提高水稻的产量。要根据土地的形式选择适合本土生长的种子,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环境,选取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质种子。在选取的过程中,要看种子是否是经过加工处理,不能掺杂一些不合格的种子,这样不但降低了产量,还会出现死苗的问题,选择的种子要粒大饱满,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环节。
2.对土地的合理选用
种植水稻土地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尽量选取一些土质比较松软,适合水稻成长的土地,不能选取干旱或者含碱性比较高的土地,这是避免出现烧秧或者死秧的主要条件。在插秧期间,要除去土地中的杂草,以便于水稻更好的生长,撒上有机肥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溶化,化肥就会溶化到土地中,这样才可以进行插秧。除此之外,在成长阶段,要定期给秧苗浇水,喷洒一些在成长阶段的营养药,保证水稻能够正常生长。在秧苗成长的阶段,要避免顶端优势,抑制侧芽的生长。在生长过程中,应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重视起来,促进我国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3.把握好育苗、插秧的最佳时机
水稻的育苗和插秧是非常关键的,育苗不合理就会出现死苗。进行插秧和育苗最好是选择在春季,由于春季的温度比较稳定,雨水也相对频繁,如果其他时间插秧,水稻在成长阶段就会由于温度的差异出现死亡,而雨水频繁更不利于秧苗的成长。前期是对育苗的严格把关,要在大棚内育苗,等幼苗成长到一定程度在将水稻秧苗从大棚移植进行田间插秧。在插秧的过程中,不能使用机器插秧,尽量人工进行,这样能保证插秧的距离,还不会造成秧苗的损坏。在插秧期间的温度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尽量在早上期间进行,因为上午的温度不是很高,插秧后水稻秧苗就有一个过渡期间,死苗率能大大降低。最重要的是插秧的深度不能超过2cm,如果太深水稻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吸收养分,也会导致减产。另外,想要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要在稻田方面也要下点功夫,必须要用机械之类的工具进行粉碎一次,然后放一段时间再进行抛秧,等于是让给稻田进行太阳暴晒,进行消毒,还可以让那些老草根都死掉,对以后的种植工作减轻很多负担。壤矿质养分的有效性,又提高了养分的利用率。
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操作
1.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1)培育壮秧
播种采用湿润秧或旱育秧方式,做到稀播匀播,播种量控制在10kg/667m2以内,播前施用45%三元复合肥30kg/667m2作基肥,在秧苗1叶1心期施尿素2kg/667m2作“断奶肥”,并用15%多效唑500倍液喷施,以促蘖控长,插秧前4~5d施尿素3kg/667m2作“送嫁肥”。秧龄以25~30d为宜。
2)依水稻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一般大穗型品种每667m2插1.3~1.5万丛,穗数型品种插1.4~1.6万丛,丛插2粒谷,同时掌握“中稻及肥田稀些,烟(经)后稻及瘦田密些”的原则。
3)科学管水
做到薄水插秧、浅水促蘖;适时烤田、以干立苗;寸水养胎、干湿壮籽的用水方式。并对面积大的田块进行分厢种植,以利实行好气灌溉、烤田及药防等田间管理工作。
2.科学施肥
1)改进施肥技术
合理调配氮、磷、钾三要素投入比例,以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肥特性。对单季稻田应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调配氮、磷肥的施用量,水旱轮作田应增加氮、钾肥的施用量,控制磷肥的施用量。根据三明市农业局土肥 站提供的单季水稻推荐施肥配比N∶P2O5∶K2O=(11~14)∶(3~5)∶(7~9),烟(经)后稻施肥配比N∶P2O5∶K2O=(11~13)∶(3~4)∶(7~9),基、蘖、穗粒肥的施用方法一般为5∶3∶2的比例。
2)推广耕地有机质提升技术
加强紫云英等绿肥种植与稻田秸秆腐熟还田应用技术,以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保护耕地质量。
3)调节稻田土壤酸碱度
对酸性壤土每2~3a施用1次石灰,每667m2施用50~75kg,对强酸性壤土,施用150kg,以提升稻田土壤pH值。同时不施或少施酸性化肥,如磷肥要施用碱性的钙镁磷,且还能提供钙、镁及硅等元素。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既增强了土
3.正确防治病虫害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提倡统一播种期、统一病虫防控,以减少桥梁田。
1)在育秧时用强氯精
400倍液进行浸种消毒,以预防稻瘟病及白叶枯病有条件的采用防虫网进行育秧,以阻止稻飞虱的侵害,从而规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无防虫网的,在1叶1心期后进行强化预防,每隔5~6d喷施1次药剂。
2)提高喷雾质量
针对不同的病虫在水稻上发生的特点、栖息的部位,合理选用相应的高效低毒农药种类、剂型和浓度。在施药过程中应有足够的药液水量,确保农药接触病虫体。
3)把握病虫防控时机
确切了解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按防治指标适时用药,防治病害要抓住初侵染前或尚未蔓延之时进行,特别是分蘖盛期、破口初期、齐穗期的病害预防,害虫应在低龄阶段进行防治。另外在施药上注意天气变化情况,晴天应选择为下午16∶00以后,阴天可全天用药,用药2h内遇雨的需考虑补喷1次。
4)为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产生
要合理控制药剂量及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做到科学混用农药,碱性农药与酸性农药不混用,活性微生物农药与杀菌剂农药不混用,不同机制功能农药进行混用的原则。壤矿质养分的有效性,又提高了养分的利用率。
结语
水稻种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果种植过程中有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应更加重视水稻种植技术,要求农民在水稻种子的实际选择和育苗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操作,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水稻产量。此外,相关农业专家应向农民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推荐优质水稻种子,促进水稻增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的双向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宗保,张德平,齐浩然,等.浅析“五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08).
[2]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