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市委党校
摘要: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其态势会出现更多的变化,而新的问题也会接连不断。所以我们应该秉持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应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其安全稳定。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
1、引言
网络高速发展和普及的当下,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战斗的主要战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成为需要高度关注的时代性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需要从强化党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完善网络舆情监督管理以及创新之路方式等加强治理,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为国家经济安全、国防以及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释义
网络意识形态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不是线下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简单移植和再现,也不是线上意识形态形式与内容的简单拼凑,而是高度融合了线上线下意识形态而形成的网络社会时代的全新样态。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国家安全是每一个主权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处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由此而言,网络意识形态虽产生于虚拟空间,但与现实意识形态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现实意识形态可以在网络意识形态中得到反映和表现,网络意识形态又通过社会行为对现实意识形态发挥直接的作用,它们共同组成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领域。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网络意识形态的出现而出现,从一般意义上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中得到本国人民的拥护,同时有效抵御外来势力的恶意入侵,引领网络舆论和其他各种思潮发展方向,并且不受威胁和消解的稳定状态。
3、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问题
3.1、西方文化的持续渗透和冲击
意识形态是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国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交流愈加频繁,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意识、社会制度、价值观等等相互交流,但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交锋,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到了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攻击。从当前情况分析,西方国家主要是将其文化融入到特定的思潮当中,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进行渗透和攻击,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这三种思潮。
3.2、主流价值观存在被削弱风险
我国在不断的发展中综合国力已经处在世界前列的位置,同时当下也处在特殊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利益矛盾、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凸显,使得主流价值观面临着更大的冲击。而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开放性使得这种价值观冲击更加便捷,对很多网民的价值观造成影响,进而使主流价值观面临着被削弱的风险。首先网络中有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不受时空等限制被广泛传播,因此其影响力也会不断的扩大,特别是一些极端信息的传播,利用如道德绑架、煽动情绪等等方式,很容易会对网民形成误导,而这些错误的信息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网民的价值观。其次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了国民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我国正处在剧烈的转型期,面临着社会改革中聚集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而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对我国周边的发展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我国当前面临着国内外双重压力。
4、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策略
4.1、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空间话语权,增强主导力、引领力和传播力
其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提升话语主导力。在网络空间中,话语主体多元化、话语内容复杂化、话语载体个性化等特征,导致当前网络空间各种价值观念交织碰撞,沙石俱下、鱼龙混杂,使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威受到严峻挑战,面临着被解构的风险。
其二,要努力创新主流话语的传播形式,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出要努力增强中国国家话语影响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4.2、积极进行网络阵地建设
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具体需要加速建立一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主流网站,加大财力、物力等的投入,不断整合各个机构、媒体等的人力资源,渗透与时俱进的思想,确保网站内容供给实效性与丰富性,提升网站说服力与感染力。
另一方面,加快网站主流媒体的完善与建设。一是加大对主流媒体人力、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严格遵循网络发展规律,打造一批影响力较强的兼具特色性与综合性的网站;二是加强意识教育,确保这些主流媒体可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与政治方向;三是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一些先进的文化产品;四是加强外资参股、私人资本等国家主流媒体的审核,把好各个关口,确保网络舆论的话语权、领导权等始终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使主流媒体网站变成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阵地。
4.3、构建完善的安全治理制度
舆情引导和监控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如图 1 所示),以便有效增强舆情监控引导力,提升工作有效性:一是构建完善的舆情监测与收集机制。具体可以设置专门的舆情监测中心,配备专业的监测员,对一些重点论坛、网站等实时值守,以此来有效防止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制造骚乱;二是建立完善的舆情研判与预警机制。具体可以以统筹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委宣传部门为主导,联合网监等部门共同协作,确定科学的预警阈值,并在舆情监测系统中合理导入设定好的指标参数,一旦指数超过阈值,便自动报警;三是完善舆情引导处置机制。积极纠正舆情引导理念的偏差,树立正确观念,确保所公布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把控好舆论主导权。
图1增强舆情引导机制图
4.4、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式
首先要加强多方主体参与,实现协同化治理。加强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网民等各主体的结合,构建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发挥出各方主体的职能和作用,实现多方参与的协同化治理。政府应发挥出主导作用,把握主动权,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相关制度。
其次要推动系统化治理,通过对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认同以及挑战等问题进行综合规划,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分析,把握舆论热点;注重信息传播方式、路径以及效果的拓展和提升,注重话语表达的创新应用等等。最后要实现多元精准的科学化治理。
5、结束语
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要求。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和调整仍旧十分严峻,我们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多措并举,坚持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保护好政权安全和主权安全,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行稳致远,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高霖.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3):210-211.
[2]生忠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挑战、原则和优化路径[J].邓小平研究,2020(03):81-88.
[3]路媛,王永贵.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边界及其安全治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