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眉山 620000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现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模式上进行创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在三全育人机制下,要求调动所有育人资源,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文就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三全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教育
引言: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延续着大纲与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单一性,打击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在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教师一直以来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基于以上问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
1 三全育人主要内容
1.1 全过程育人
从学生入学起,育人工作就要贯穿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因此全过程育人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在长期、系统的育人工作中,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育人主体必须抓准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关键点,尤其是学生成长的特殊时期,一定要将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育人过程中,要形成较为系统的整体规划,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阶段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1.2 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首先强调的是立德树人,运用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与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涵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教育并了解学生,积极营造适合开展全方位育人教育的高校环境。全方位育人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教育策略,充分利用高校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加强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作用,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的作用。
1.3 全员育人
有观点认为,在全员育人中,所有与教育学生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因素都需要参与,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育人整体。另一种观点认为,全员育人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高校,育人主体是高校的全体教职工,这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1]。在“三全育人”的新要求下,高校全体教职工要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各职能部门教师,不仅要发挥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育人职能,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要主动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育人本领,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职责。
图1 三全育人内涵
2 三全育人机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措施
2.1 创新全方位育人机制以提升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2.1.1构建组织、评优、活动协调育人中心
高校党委要对思政部、教学组织、科研组织、行政管理组织的育人职责、作用、内容、方法等进行顶层设计。除通过学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外,各行政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也需承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责,通过专业和业务工作影响学生。校团组织对所有团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评优,将高校生思想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内外结合、知行统一。
2.1.2 构建文化、实践、网络融合育人空间
学校可以通过宿舍文化评比帮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意义,形成健康有序的宿舍文化。还可以将道德讲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打造成精品,形成学校的特色与风格。面对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可以利用学院公众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高校生了解学校动态,用主流思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构建文化、实践和网络融合的育人空间。
2.1.3 设立心理、资助、创新创业联动育人平台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高校生要想更好地融入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心理,能积极面对各种挑战。辅导员、班主任要及时了解高校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和干预。给予家庭经济困难高校生更多关心关注,想方设法让他们变得自立自强。
2.2 创新全过程育人机制以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2.2.1思想政治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
新生刚入学,会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新鲜、好奇感。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军训、入学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快速熟悉学校,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大二、大三阶段,高校生在理想与现实、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竞争与合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思维也相对活跃,希望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2]。针对于此,可以通过道德讲堂、文明岗执勤、志愿活动、参观博物馆和党史馆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高校生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2.2 在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从新生入学开始,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传授给学生。其他专业课程也要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如:在语文课开展“讲好中国故事”、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增进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操,从而提升高校生思想道德素质。
2.3 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提升教学能力上下功夫,打造思政优质课程,完善实践教学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理性不强的问题,大量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做好思政课程建设[3]。思政课教师首先应立足于校内课堂教学,围绕教学重难点,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倡学生积极开展贴近实际的实践课题,增强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自觉学习新思想新理论,创新教学方法,将时代因素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上台讲课,听取学生对知识的见解,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塑造道德品质、培养独立人格。
2.4 坚持高校党委全面统一
领导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要具有时代特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引领[4]。高校各级党委要时常进行理论学习,全力提升自身党性觉悟,增强政治定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并且,加强院系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贯彻执行校级党委组织部署的“三全育人”任务,可以发挥院系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结束语
总之,当代青年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因此,本文分析了“三全育人”的内涵、特征以及必要性,并从坚持高校党委全面统一领导、增强高校辅导员的骨干作用、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探究了“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旨在进一步提升高校育人工作的质量,促进当代大学生自由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立磊.“三全育人”视角下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2):156-157.
[2]谢友庆.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0):152-153.
[3]刘震,斯琴格日乐,于彭.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01):81-82.
[4]张晓,金雯雯.三全育人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模式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8):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