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影响;
网网络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定位和方法。新形势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网民;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网民素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制定网络政策法规;建立网络文化运营体系;加强网络管理和规范化建设。
一、网络的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开始形成。这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虚拟社会”,但现代人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而且不可避免地生活在这个网络社会中。这两个社会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网络社会离不开现实社会。现实社会对网络社会的依赖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到了离开网络社会就会瘫痪的地步。人类第二生存社会和生存空间的出现,是历史上人类生存方式的最大变化。
1.网络是人类超越地域和国界进行信息交流的空间。在信息全球化条件下,能否及时捕捉信息,准确把握人们的思想变化,将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网络信息传播几乎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户外宣传等许多现有媒体的优势,具有综合优势和相对独立的形式。互联网上有大量的信息,覆盖了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思想。
3.网络没有边界,网络没有年龄,人们可以在任何网络终端上自主、随意地“旅行”。真正做到“坐行八万里”。遥望苍天千里见江海的理想。在信息全球化的条件下,各种社会力量都试图在互联网上占据一席之地。由于人类自主性的空前提高,其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特征也更加明显。
4.网络交流中的匿名性。相互交流的人往往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这种交流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各种“虚拟”或电子社区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地向社会其他群体和机构发表意见。这有很大的不同。网络世界中互动的虚拟性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加深了人们的感性隔阂。
二、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网络媒体的普及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全球化。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通信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报纸、期刊、书籍、专利文件和其他信息存在的现实世界都转移到互联网上实现多媒体网络通信几乎没有地域限制,这被认为是“第四媒体”除了电视、广播、报纸和出版。互联网是一个跨越地域、跨越国界的交流和交流人类信息的空间。它使“地球村”的理想逐渐成为现实。因此,互联网的使用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工作区域全球化。2.传播方式的转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形式多样化。与电视、广播、报纸和出版物不同,在互联网上,个人和组织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发表”他们所说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网络作品。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类似个人运营的媒体。
网络综合宣传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3.网络传播功能的变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功能呈现多样化。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多,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网络的布局不受限制,数据库可以保存所有发布的新闻信息,供互联网用户浏览。通过网络,互联网用户可以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和浏览无数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电子报刊。
4.网络传播效果的变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效果具有经济性。网络新闻的“即时播出”和滚动播出极为方便,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充分体现了网络的特点,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经济合理的投入。为充分利用全球网络资源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它拓宽了人们的思维,导致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网络马克思主义战线建设。建构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上的地位,是为了应对西方通过网络传播其意识形态的需要,防止其西方化和分化。信息传播方式是思想文化传播的方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论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规范的呼唤,可以在互联网上把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中明辨是非,才能在各种错误思想面前屹立不倒,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用户素质的提高是网络在全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加强对网民的道德伦理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由于我们不够了解互联网的作用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一些经济投资,相对不熟悉现代科技的通讯手段,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和我们的网站内容是不够的,很少变化和更新缓慢。我们的网络宣传不适应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主动出击的需要,也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对外宣传攻势,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处于劣势。注重消除网络负面内容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新型网络文化,营造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社会氛围。
3.加强网络管理和规范。由于网民在网络上的交流大多是匿名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之间的交流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使得控制舆论方向变得更加困难。而网络宣传往往是“先人”、“故人”,因此,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测和分析,提高宣传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络信息,对网上一些有害信息,进行竞争、明辨是非、“解毒”“消毒”工作;加强对互联网各类主页、网站的管理和引导,删除违法反动信息,掌握网络舆论引导。我们新闻媒体的宣传必须始终坚持用正确的意见来引导人们。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信息素质建设。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即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培训,培养一批既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又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能掌握网络技术的骨干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才能了解网络环境,从网络中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了解受众的思想动态,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而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才能自觉树立良好的网络信息法律法规典范,坚决抵制各种反动、迷信、黄色信息垃圾的传播,才能真正成为网络时代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要认清网络的“双刃剑”作用,采取科学措施,合理利用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鹏,浅谈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2019.
[2]王宝.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及其两者的统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