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 山东曹县 274400
摘要:林业是我国基础经济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其和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林业资源对于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建设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林业发展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的特性,考虑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以及经济建设问题双重的内容,要确保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建设。
关键词: 林业发展;生态环境;林业建设
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有利于土地水土保持,同时能够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因此对于林业发展区域内的居民来说,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提升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林业的持续开发、保护政策等,能够促进林业的经济建设,促使生态环境和林业经济的双重发展。要在原有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下,进一步探索林业经济建设的新模式,创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策略,实现林业的生态保护,并帮助林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的林业资源现状
我国在林业资源方面,森林覆盖率不高,相比其他国家来说较低,林业资源较为紧缺。同时由于早期对于林业资源的重视不足,存在部分的乱砍乱伐情况,因此造成的林业资源的保护性不足,存在森林自然灾害频发的状况。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气候随之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建设中排放污水、气体等,同样会影响林业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森林退化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目前来看,我国林业资源的总体功能未完全恢复,从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方面来看,仍需要进一步的实施恢复手段,提升护林造林等维护政策,进一步保证林业资源的恢复。
二、林业资源的功能
从森林的生态环境来看,林业资源可以起到防风固土、防止当地环境恶化、减缓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功能。同时,森林资源稳定意味着,大面积的生态稳定,森林中存在多种栖息生物,森林内部的物种多样性得以维持。另外,对于当地空气来说,林业资源可以完成光合作用,促进氧气生成及的循环利用。从经济建设方面来看,森林资源可以实现木材的应用,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的意义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够进一步的防止环境恶化,对于减缓当地自然灾害以及提升当地空气质量等方面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森林资源的无节制砍伐,造成了我国环境的恶化;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森林周围的居民带来了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就是提升对林业周边居民安全以及经济利益的保护;保证林业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同时保证可持续的森林资源利用,保障全人类的环境生态平衡以及生命健康。
2.林业经济建设的意义
林业经济建设,是指在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完成林业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建设。森林作为一个整体的循环系统其中,产生的大部分产品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对于社会的节能减排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针对森林的科学化经营,能够进一步调整资源经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经济建设能够减少我国建设对于国外进口木材的依赖性,同时能够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促使我国完成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1.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发展林业经济
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要确保发展过程和策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要减少经济发展对于生态平衡的破坏,走持续发展路线,将环境友好放在建设首位。
1.1实地考察,因地制宜
对于林业的发展,要和其他区域建设的内容区分开来,要考虑其特定的地理位置、特定的树种、环境,同时完成实地考察,根据区域和地理特性,建立适合当地林业的经济建设项目,发展属于当地林业特有的经济建设类型。
1.2封闭管理,防止盗伐
对于林业破坏较大的盗伐现象,要采取封闭自然保护区的形式。一方面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屏障,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封闭式管理模式,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对于盗砍盗伐现象,严惩不贷。增加宣传力度,提升警示性。
1.3生态生产体系
对于当地林业生产企业来说,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生态生产体系。要加强成熟技术的引导,以及生态建设的体系学习、意识宣传。要确保企业建设的生态内容、生态体系、生产过程,能够符合当地生态发展的需要。对于存在生态建设弱项的企业,可以进行大企业的生产学习和参观,掌握相应的生产体系建立經验,完善自身的生态生产体系建设。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林业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建立科学的体系,充分发挥林业与自然社会融合的科学性研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生态建设、生态发展服务等体系的多项功能。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广泛的应用到林业的产业中去,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优势,集中力量完成林业产业的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开发,使林业的发展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同时,通过建立相应的保护政策,提升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执行。建立林业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对于林业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法律意识,要进行培训和强化。利用政府政策等行政手段,更好的实现林业生态保护建设的约束,并对经济建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要确保实现全局的工作涵盖,要和地区内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推动。
3.改善生态应用技术
对于林业生态保护采用的生态应用技术,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并进行技术的改善和优化。林业管理部门要和相关的技术研发团队、机构进行合作,共同研发符合生态系统需求,能够改善当地林业生态的有效技术措施。通过高科技技术及监控手段,实现林业的有效控制。在加强对林业生态保护的同时,提升当地木材产业的质量和数量;持续开发林业资源的同时,保证产业的附加值,并满足当地的生态需要。确保技术应用,能够满足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双重发展。
4.转变林业资源划分方式
在原有的林业资源划分上,主要采用的是行政区域划分方式。这种划分方式,尽管在政策实施以及地域划分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难以完成自然资源的开发,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同时无法保证经济建设符合生态需求的特性。因此,要转变传统的森林资源区域划分,将行政区域划分形式改为自然区域划分形式。也就是说,通过自然资源自身的特征进行林业的划分,将相同特性的林业资源,统筹到一起。最大程度的完成生态保护的效果,同时最大程度的提升林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效率。另外,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提升林业管理的效率,实现林业管控的强度提升。
五、结 语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建设需要共同协调的发展,才能够阻止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自然灾害,同时提升我国林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发展林业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改善生态应用技术、转变林业资源划分方式、建立长效深林开发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以及林业经济建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果加.關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初探研究[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9,2(6)
[2] 黎凤金.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J].花卉,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