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 256217
摘要:玉米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不高,种植历史悠久,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玉米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让玉米产量满足当前社会的基本需求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高产;种植技术
1 玉米种植的准备工作
1.1 选种
选种是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的基础。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合在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其次在选种过程中,要选择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最后要到正规的种子经销商购买种子,并留好购买凭证。要看种子的色泽是否正常,病、坏、瘪粒是否过多,要选择籽粒均匀的种子,因为种子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出苗率,种子较大的出苗较晚,因其只有吸收充足的水分才能发芽出苗。
1.2 选地与整地
高产玉米栽培要求土壤耕层深厚、疏松透气、结构良好。玉米整地要本着细碎、平整、保墒、高效的原则,在玉米播前进行适时整地作业,在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情况下进行综合机械整地作业1次。宽窄行种植的玉米田,在玉米收获后可不必处理根茬,只用旋耕机对宽行部分旋耕整平即可。旋耕一般要与深耕隔一两年轮换1次,深耕后要结合施肥进行浅耕或旋耕,耕深一般在15~20cm,旋耕次数2次以上,采用重耙耙透。在北方,玉米耕种方式多为垄作栽培,即机械化灭茬、机械打垄、垄上播种的耕种方式。东北地区玉米多为起垄种植,秋季整地后即可进行打垄,或在春季顶浆进行打垄。
1.3 种子处理
选好种子后,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以增强种子的活性及抗病虫害能力。种子处理可分为3步,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主要是为了打破种子休眠期,增强种子的活性以保证种子的出芽率。可将种子平铺在向阳背风处,厚度保持在3~5cm,勤翻动,晾晒两三天。其次,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此处理方式是将种子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药剂中,主要是为让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以及增加种子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最后,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是种子处理最为关键的流程,利用种衣剂均匀拌种,使每粒种子均能被药剂包裹,可保证种子播种后不被地下病虫害所侵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种子出苗后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1.4 播种
一是要确定播种时间,以有效提高玉米出苗率,同时能有效避免极端天气所带来的灾害和病虫害。对于南方地区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的区域来说,玉米播种时间要根据前茬作物的收割时间来决定;对于北方地区,一般选择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当土层温度稳定在10℃时进行播种,地温越高,玉米出苗越快。二是要合理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深度要保证深浅一致、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保障苗齐、苗全。若播种过深,则出苗时间长,消耗养分多;播种过浅,则易吹干,出苗不全;播种深浅不一,则会出现常见的大小苗问题,对幼苗生长极为不利。一般播种以5~6cm为宜,具体情况需根据土质、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三是要确定播种量。玉米高产优质与种植密度密不可分,不可一味追求产量而盲目进行密植,抗倒伏和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可适当密植,但每667m2要保持在5000~5500株,反之每667m2要保持在4500~5000株。四是播种后要进行镇压处理,镇压是为了保证玉米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下层水分上升,确保种子发芽时所需的水分充足。
2 玉米种植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一个从播种到收获需要精心照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精细化管理,根据玉米的生长规律,通过间苗、查漏补缺,控制玉米植株间距和数量,保证植株幼苗营养充分、光照合理。由于干旱种子落干、虫害等原因造成缺苗,要在幼苗3叶时进行补苗。
在下午或阴天带土移栽最好,有利于缓苗,提高成活率。如果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应进行浇水。尤其是天气干旱的季节,要提前看好天气预报,按需节水灌溉,推行行之有效的灌溉方式,保证水分充足的同时节约用水。因时因地制宜选择灌溉播种期的保苗水、拔节期的保收水、抽穗期的保粒水、灌浆期的高产水。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不能缺水。田间管理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除草,杂草会与玉米植株争夺养分,限制玉米植株的生长,降低玉米植株的生长速度,一般来说化学除草和物理除草并行,除草后还会施肥、中耕松土,保证玉米幼苗前期的生长发育。
2.1 科学施肥
施肥是一项专业化技能,需要合理科学规划,施肥量涉及到土壤本身的肥沃程度、玉米的品种特性。玉米植株相对高大,枝繁叶茂,生长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肥料及配比,还需要留意施肥的气候条件,通过观察检测,控制肥料配比,特别是晚熟品种,需肥量更大,需要及时补充。玉米每亩施肥量一般是: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40公斤,钾肥10公斤,锌肥2公斤。
2.2 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是大斑病和小斑病。这种玉米病主要出现在叶片,小斑病经常和大斑病一起发生,所以统称为叶斑病。对于这种植物病的防治目前主要是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要有效手段,同时提高农业的防治,药剂治疗为辅。对于常见的玉米虫,应急时发现、及时救治,并且控制药量,保证玉米苗的正常生长。
3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3.1 政策跟进
现代农业种植应结合国家政策进行,玉米种植技术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大力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让农民切身领悟到掌握玉米种植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中。农户应积极响应国家对农产品的扶持政策,在国家资金支持下,用先进技术改善玉米种植产量。政策扶持会让当地农产品部门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投入更多精力。玉米种植户应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请求农业生产部门专业人员参与,注重农产品种植技术的研发。政策应落实到位,加强对基层农产品种植人员的培训,选派更多高质量、有耐心的优秀人才前往基层,对玉米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提升基层民众的种植素质与技术水平。
3.2 加大宣传
据研究数据可知,种植农户普遍受教育水平偏低,与种植技术有关的信息大都来自于祖辈们积累的经验,缺乏科学种植的先进技术与思想,采用传统的种植工具进行农产品生产,导致玉米种植生产力低下。因此,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广泛宣传玉米种植技术,不仅要扩大玉米种植技术的宣传范围,还要拓宽玉米种植技术的宣传渠道。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每个玉米种植农户都能获得利用先进种植技术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农户种植农产品的收益。农产品种植的成本大、收益低,大部分农户就会丧失对农产品种植的兴趣。给农村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为玉米种植农户安排种植培训课程,在拓宽玉米种植技术宣传范围的基础上,让每个农户都参与到玉米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领略到先进技术给农产品种植带来的革新。
4 结束语
玉米种植技术及其推广策略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我国玉米种植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给广大农民提供了非常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技术人员要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断引入新技术,结合相应的技术推广策略,提高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韩相文.玉米种植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热带农业工程,2020,44(01):14-16.
[2]朱得启.简析玉米种植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14):45-46.
[3]高建丽.玉米种植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农家参谋,2019(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