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黎晓莹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黎晓莹
[导读] 摘要:当前处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条件。
        东莞市塘厦镇规划管理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当前处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条件。但是信息数量的激增,无形中提升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要想顺应时代发展就需要做出改变。本文对当前档案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几点优化建议,旨在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关键词:档案管理;事业单位;优化建议
        前言
        伴随社会的进步,我国各领域得到了发展契机,其中包括档案管理。在科技的助推下,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不少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虽然耗费大量的精力打理档案,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需要从多角度找出档案管理的薄弱之处,有针对的采取优化措施,以此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一、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状况分析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始终认为档案管理只是简单抄写、保管资料,没有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常言道:“意识是行动的动力源泉。”在思想层面就出现问题,那么管理效果可想而知。哪怕花费大量精力去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也会由于意识不足而让工作显得混乱。
        (二)档案管理制度缺失
        孟子曾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说明了规矩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守规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少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制度执行不到位,那么管理制度就失去应有的作用。管理制度的缺失会让管理过程路线混乱,管理人员较为慵懒,同时部门间形成沟通壁垒,以至缺少协作能力。久而久之,档案管理制定的功能性就会丧失,会大大降低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的主力军,其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当前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也无法很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主要表现有:管理人员能力不足,使得管理工作效率偏低。管理人员自学能力不足,以至自身管理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事业单位并未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管理人员缺乏学习渠道。种种因素造就当前局面,让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四)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当前很多单位使用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主要表现有:整理档案的方法仍以人工为主,缺乏必要的档案信息分析,档案分类不科学等等。时代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向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更新管理手段,以此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五)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档案管理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资金的使用分为几个部分,一是管理人员工资、二是购买管理设备、三是管理环境改造。由于资金十分有限,使得档案管理的条件不充足,无法有效开展管理工作。要想显著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培养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属于基础性工作,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需要单位管理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以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唯有采用规范的管理行为,才能避免管理错误的出现,从而保障管理质量。管理者用实际行动影响管理人员的思想,让他们切实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此同时,在管理者的领导下,单位内部要营造一股良好风气,不仅要精心布置单位环境,还要发放宣传册、组织培训,以此促进管理人员思想的转变。此外,在单位内部要时常组织管理实践活动,让档案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管理者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进行督查,以便让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更加规范,这样做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守规矩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事业单位加大完善力度,以此推动管理工作的改革。当前已有的制度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很显然管理内容不够全面,因此需要添加管理内容,诸如档案归类、档案使用、档案销毁等,使管理内容更加丰富。管理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就需要将每项工作细化。通过明确管理内容,让管理人员清楚自身职责,以便开展日常工作。职责的确定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划分工作界限,以免踢皮球的事件发生。为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需要明晰管理流程,以此指导日常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作为一线工作者,自身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在完善制度时可听取员工意见,这样才能让制度更接地气。要想让管理制度落地有声,需要事业单位成立监管小组,对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全方位监督,确保任意管理环节不会出错,从而确保档案管理效率。
        (三)提高人员素质
        既然档案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执行者,那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以此推动管理工作的革新。事业单位需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尽可能提升员工的管理水平。培训内容要丰富,包括认知提升、经验传授、技能培养等。在培训中,要将档案管理的价值阐述清楚,让员工清楚档案管理对单位发展的意义。经验传授渠道有两条:一是邀请专家学者进入单位,给员工介绍成功案例,以此弥补管理人员经验的不足。二是组织管理人员进入其他企业,通过亲身经历增强感知,从而完成查漏补缺。当前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管理人员必备的技能,因此需要逐步强化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事业单位要设立学习角,给员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对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卓有成效的员工进行双重奖励。为了让奖品更具吸引力,需要事先进行调研,了解员工需求。在单位例会上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并将其事迹在单位网站和宣传栏中公示。此外,事业单位要积极引入人才,以此增强管理队伍的实力。管理人才的到来还能刺激现有员工,让他们内心产生危机感,从而推动自身的成长。
        (四)更新管理手段
        为了响应时代号召,事业单位要走一条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单位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以此增加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通过应用扫描技术,让资料录入整理更加准确、便利。通过搭建数据库,让档案保管更加安全。数据库还能为档案信息分析提供依据。通过搭建档案管理平台,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要想实现档案自动化,需要运用电子标签、识别技术与检索技术。借助这些技术实现档案批量管理。将纸质档案转为数字档案的好处在于可以让资料保存年限更久,保存质量也会更高。
        (五)加大资金投入
        要想确保档案管理的资金充足,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严把资金流向,确保每一分钱花对地方。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避免贪污腐败的情况发生。建立资金监督小组,对每笔使用资金进行核查。在采购管理设备时,要对当前市场进行调研,挑选具有资质的供应商,对其设备进行检测,并对比设备价格。这样做既能满足档案管理需要,又能有效节约资金。另一方面,拓展资金渠道。事业单位可将PPP模式引入档案管理建设当中,借助社会力量提升建设效果。在应用该模式前,要做好风险分析,确保模式运行稳定。此外,事业单位还要鼓励个人参与到档案建设当中。通过多方努力,让档案管理更有成效。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地位日渐凸显。要想事业单位健康发展,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要培养全员的管理意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努力打造管理队伍,积极更新管理手段,加大档案资金投入,以此打造高效的档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学鹏.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18(03):108-109.
        [2]刘焱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探究[J].黑河学刊,2020(04):127-128.
        [3]朱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讨[J].兰台内外,2020(18):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