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提高小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4月   作者:徐丹
[导读]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加强小学生应急救护知识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紧急救护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学生,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     徐丹    110180

摘要: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加强小学生应急救护知识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紧急救护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学生,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对此,如何设置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是当下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当下的教学注重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对此,本文将综合分析小学校本课程的现状,并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改进,落实全面培养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改善教学,提高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为未来突发的情况做好准备,全面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校本课程;小学生;应急救护能力
        前言:如今教学的改革,在落实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应急救护学习能力培养,全面推动素质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程作为进行教学的手段以及形式,更是应深入教学进行改革,落实“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推动课程开发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救人和自救能力,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一、提高小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必要性
        应急救护能力是在应急救护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救护技能,让学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不慌、不乱、沉着冷静地对待,从而达到保护学生以及他人生命安全教育意义。因此,在小学课堂校本设计中应基于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培养,重视其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相关的应急救护知识,例如像出现火灾应怎么逃跑、地震时应该怎么做、出现溺水情况应怎么处理,让小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学习一些自救和他救的方法和技能,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对此,合理设计课程,在教学中结合学生以及教材进行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应急救护的相关知识,全面推动学生学习的进步。
        二、校本课程对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作用
        什么是应急救护?实际上就是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让学生能够在突发情况下正确地应对。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急救护能力,当在教学或者是课外中发生意外、急病时,让学生基于安全的原则下,按照医学护理的原则,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去帮助别人,培养学生的救人和自救意识,以此综合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当下小学培养学生应急救护相关知识,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应急救护意识,培养学生应急救护的相关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出现突出情况时正确做出反应,以此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培养学生应急救护相关知识,让学生有效地避免危险的生活环境,从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应急救护技能。
        三、合理利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策略
        1.重视文化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是基于文化知识基础之上,让学生成为教学的首要基础。学校的课程主体是知识用应急救护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耍,并引导学生在出现状况时做出正确的反应,为后面的救援营造时间,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科课程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对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都应该深入研究应急救护知识,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通过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此,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播放一些相关应急救治的视频和相关知识,加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2.落实到实践的校本课程
        当下的校本课程设计应注重教学中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进行学习,并通过实际的问题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观察、推理、验证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程中成为一个会自救、会救人的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得到更加综合发展,以此来达到综合发展学生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自救能力,重视其教学上的衔接,落实基本自我救护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规律和秩序,有序推动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对此,老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实践活动,开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以及创新,开展演练、活动等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例如,可以模拟发生地震了,让学生来进行有序撤退,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四、总结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基于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合理地开展应急救护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技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应急救护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救他救能力,保障学生的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课外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对此,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岩. 浅谈培养小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J]. 明日. 2019
[2]陈静. 从校本课程出发选题.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例谈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研究[J]. 小学生(下旬刊). 2019(1).
[3]罗楚春. 刘光江.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 教学与管理. 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