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4月   作者:刘宁
[导读] 在知识信息量爆炸的现代信息化社会当中,良好的信息技术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一种技能,只有完全具备了处理现代信息的能力,才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      刘宁      110180

摘要:在知识信息量爆炸的现代信息化社会当中,良好的信息技术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一种技能,只有完全具备了处理现代信息的能力,才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小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也不得不加以重视,小学教育者需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完善,提升了教学内容的专业化程度,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课例分析
        1信息技术和核心素养的联系
        简单来说,核心素养所指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察,同时也包含了对学生心理素质、道德修养以及自主探究和思考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的考察。核心素养是深入推行素质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必然选择。
而要想培养小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的核心素养,就应当从思维、信息技术、安全意识这几个层面开展教学。计算机思维即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计算机思维,才能够合理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的科学原理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得信息技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信息技术则是指个人应用计算机各种功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信息技术,才能够具备处理信息问题的相应素质而安全意识,指的是个人所具备的网络安全素质,确保学生可以在合法、合理的范围中正确使用网络技术。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教学的初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育者应当更加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增强。
        2核心素养下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课例分析
        2.1在教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
        从当前我国小学生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来看,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仍旧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为主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而在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下,显然光重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因此,在教学课堂上,老师应当要积极渗透对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的核心技能和素养都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显著提升。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当中,老师要更多地引入相关的信息知识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对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
        2.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大部分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依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只需按照教材和老师的引导,亦步亦趋地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是非常科学有序并且行之有效的,但从本质上来讲是非常不合理的,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不仅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得不到培养,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也记忆被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所消磨,自身的其核心素养也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因此,老师应当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课堂教学的合理排布,既要起到良好的引导教学作用,也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比如,在设计教案时老师就可以特意留出一部分内容,将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版块,让学生得以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实践和创新,以此实现对其计算机思维的有效培养。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应当要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喜好,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基本出发点开展教学,引入更多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其信息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在电子时代下成长的小学生,对于诸如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都非常熟悉和喜爱,而老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引入一些学生所熟悉的软件或者素材,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把更多当下流行的、深受学生喜爱的网红素材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当中,保障教学课堂的效率。当然,在不断注入新鲜网络教学素材的同时,老师也应当要注重对其尺度的把握,将网红素材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当中,以此保障基础信息教学质量。
        3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现代人才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校所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势必也将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有效培养,打造一批批高水准的信息技术人才。老师应当实现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结合,为创造更加自由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入更多趣味性的学习素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实现对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查德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例分析[J].课程与教学,2018,9(28):135-135.
[2]王润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例分析[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20,5(14):13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