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4月   作者:张娟娟
[导读]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针对传 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可充分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 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并在主 动探究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张娟娟       223000

摘要: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针对传 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可充分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 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并在主 动探究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于建构主义 高中数学 圆锥曲线教学 策略
        引言: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内容的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高考中,这一部分内容的考点难度相对比较大,学生不易解答。据此,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相应的内容,以至于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一、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中的问题
        圆锥曲线内容结合了代数和几何方面的知识,在高考当中占据着较大的分数比重,很多数学教师都十分注重圆锥曲线的课堂教学。但是很多因素导致教学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学生也无法利用其有效的解题。首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课时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预习,然后通过教材、黑板以及口述的方式单一灌输式授课,而学生就像知识的接收器一般被动的接收知识,这样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就是这样来的,在日后的做题中很容易出错。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深知圆锥曲线问题在高考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考试技巧和解题方式的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学生的基础掌握不牢固。
        二、建构主义下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原则分析
        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在开展圆锥曲线教学的时候,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即:1.学生中心原则: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地教师讲解,而是通过一定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情况,以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2.创设情境原则:在建构主义下,教师在开展圆锥曲线教学的时候,可结合圆锥曲线的特点,创设与生活生产相关的情境,迁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未知知识的探索,并最终实现新知识的建构;3.合作交流原则: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在开展圆锥曲线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设置一些需要学生共同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数学思维的碰撞、提升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策略
        (一)立足新课标,围绕学情,设定教学目标
        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在开展圆锥曲线教学中,必须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具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还要强调学生应该从哪一个方面进行学习、如何进行学习、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等。例如,在“抛物线定义以及其标准方程式”的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就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基本定义和图形,根据关系式推导出标准方程,并结合给定的条件求出方程;借助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念,感受坐标法和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技能,以及善于观察和探索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抛物线建筑进行欣赏,强化感性认识,并享受美感。
         (二)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圆锥曲线的学习质量
        对于每一个科目来说,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数学科目来说,我们也要善于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圆锥曲线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探索,加强日常学习中相关习题的训练和巩固,寻找各种各样的解题思路,同时还要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相同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思考生活中的常识,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将题目跟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建构主义下,圆锥曲线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课堂教学中,应满足以下几个特点,即:(1)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学习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其进行大胆抽象概括,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在具体的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基于这一部分知识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椭圆、双曲线、圆锥曲线等图形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进而使得学生在动态化的展示中,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的高效学习;(3)在具体的高中圆锥曲线学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参与到知识建构中。以“双曲线”教学为例,教师就结合椭圆标准方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自主参与到双曲线的推导中;(4)在具体的高中圆锥曲线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理解问题,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
        结束语
        对于圆锥曲线问题的解答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的内容结合起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学会数形结合,借助图形的作用使得数学问题更加简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练习,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思维,提高圆锥曲线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圆锥曲线的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罗莹.思维导图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对策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0.
[3]张裕华.高中数学教材中圆锥曲线内容的分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